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2 73例患病后 2h~ 2 4h内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幕上脑出血 ,于病后 2d~ 14d复查头颅CT ,采用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体积 ,继续出血的判断标准为血肿体积净增 3 3 %以上。发现 3 2例为继续出血定为观察组 ,另 2 4 1例为对照组。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 11.5 % ,主要表现为临床症状持续恶化者占 84 .4 % ,血压持续增高者占 87.5 %。其发病除与血压增高有关外 ,还与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位于深部以及血肿形态不规则有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存在继续出血 ,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应对可能发生急性出血的患者及早复查头颅CT ,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生志愿者对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的支持效果,为构建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的支持系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西省汾阳市西河社区的32例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医学生志愿者于首次进行居家访视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量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 AD)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评估,团队协作制定干预方案,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1~2周对其进行1次干预,6个月后再次对其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32例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FMA、BI得分均高于干预前,HAD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志愿者参与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居家康复可提高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心理状况.建议构建医学生志愿者参与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的支持系统,为首发老年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提供系统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有效治疗药物不多。循证医学证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之一,由于吕梁地区处于较贫困落后地区,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对其认识尚不普及,其规范化应用程度不够,临床研究较少。我们对2010年1月至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神经内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是威胁病人生命和降低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为寻找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对1999年-2003年收治的经腰椎穿刺(腰穿)、CT确诊的脑蛛网膜下隙出血的非手术的病人,进行不等量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和常规治疗对比,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均证实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不良的影响,但近年来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糖监测仍以空腹血糖为主,对空腹血糖正常者,往往不进一步检查糖代谢的其他方面.因此,对不伴空腹血糖升高的餐后高血糖对脑梗死的影响常常得不到重视.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餐后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康与脑心通联合应用对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与斑块形成的脑梗死患者300例,给予血脂康2粒,每日2次,口服;脑心通2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半年。疗程结束后检测血脂和颈动脉IMT增厚与斑块形成的变化,并与服药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服药后患者TC,TG,LDL及HDL与服药前比较均有所变化,且颈动脉IMT厚度及斑块也有所减轻,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脂康与脑心通联合应用能有效调控血脂,具有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斑块的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发生率高、复发率高、预后差。颈动脉粥样硬化是IS最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国外文献报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狭窄程度与复发性I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双功彩超)对急性IS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复发性IS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吕粱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况状。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结果急性期患者规范治疗人数高于不规范组,规范组神经功能缺失恢复优于不规范组,NIHSS评分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出院后不规范治疗组人数增加,规范治疗组人数较急性期下降,半年内规范治疗组与不规范治疗组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4,P〈0.01),结论吕梁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尚不普及,其规范化应用程度不够,应加强医务人员、高危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脑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ml(1.2g)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滴注速度约2ml/min,1次/d,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g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28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Glasgow和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意识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常见,但急性期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升高临床也不少见。笔者对我院2000年4月~2002年12月89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的血糖进行测定,并研究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