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PsAF)射频消融术(RFA)中伊布利特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AF患者进行研究, 以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RFA,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布利特。比较两组的成功转复率、复律时间、QTc达峰值时间,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AA间期与QTc间期,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随访1周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转复率(75.00%, 30/40)高于对照组(52.50%, 21/40), 复律时间、QTc达峰值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观察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前后, 两组AA间期与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1周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F患者RFA中加伊布利特治疗, 不会明显干扰患者的AA间期与QTc间期, 但可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动过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本院接受PCI治疗,观察患者PCI后24 h内心动过缓发生情况并分组,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AMI患者PCI治疗后心动过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98例患者中,23例发生心动过缓,占23.47%;发生组右冠状动脉病变占比(65.22%)、合并糖尿病占比(52.17%)高于未发生组(38.67%、21.33%),入院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15.79±2.83)ng/L]高于未发生组[(11.46±2.4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右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入院时血清hs-CRP高表达均为AMI患者PCI治疗后心动过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右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入院时血清hs-CRP高表达均为AMI患者PCI治疗后心动过缓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髂外动脉是髂总动脉的直接延续,很少发生畸形.作者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局部解剖时,发现l例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弯曲畸形,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给临床检查、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0%的福尔马林固定的男尸1具,约45岁,身高155 cm,发育正常,双下肢对称等粗,外观无任何畸形.解剖显露腹后壁及盆部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用量角器测量其夹角,游标卡尺测量其径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