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了解其优缺点.方法 选取306例我市各大医院新生儿科疑似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的抗凝血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3例,实验组采用微柱凝胶法、对照组采用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释放试验,并对阳性结果的标本进行血型不规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比较两组的检测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生天数≤3天的患儿的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释放试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7.91% vs.1 1.76%,56.86% vs.31.37%,61.44% vs.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操作方便简单,与常规手工法试管法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高、诊断效率高、使用标本量少、结果易于观察和保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提高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2008年1~12月随机选择献血者且献血前72h内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类药物,采集顺畅;采用两种形状的血袋及两种规格的血液,通过不同的离心条件及同一分离手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结果:按"白膜法1"制备浓缩血小板收集效果好;400ml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含量高。结论: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数量除献血者本身因素外,离心条件、血液规格及血袋的形状对收集血小板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袋离心破损的原因,制定对策,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两个不同厂家的血袋,不同贮存条件的血液在不同离心条件所致血袋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甲厂家血袋破损38袋,乙厂家血袋破损4袋;不同条件下血袋破损的部位不同。结论血袋离心破损与血袋本身质量,血袋是否与离心杯匹配,并与操作不规范、采血导管热合不牢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制备冷沉淀的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对Ⅷ因子的影响,为制备冷沉淀选择最佳时间、温度和指导临床输注发挥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h内制备成的新鲜冰冻血浆(FFP)200mL/袋的A与B,用离心法制备成冷沉淀20~25mL,各自分别抽取2mL放入5个不同编码的无菌试管内。A组(A1、A2、A3、A4、A5)于24℃室温放置,B组(B1、B2、B3、B4、B5)于4℃放置,AB两组分别在0、3、5、7、9h观察测定。结果冷沉淀主要含Ⅷ因子、纤维蛋白原、VWF、第Ⅴ因子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但主要成分是Ⅷ因子,其稳定性差,在24℃的室温和4℃放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控制制备时间、温度和临床使用冷沉淀的放置时间、融解时间及温度、运输过程冷链、确保血液成分有效,对减少血液浪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梁若鹄  车火娇  李诗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71+173-171,173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38名血站采血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职业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4.2%。其中,采血过程中发生针头刺伤者占68.6%,穿刺过程中接触血液者占11.2%,检测或处理血样时接触血液或其他污染物者占15.2%.不规范操作的占5.0%。结论分析导致采血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对职业暴露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降低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冰冻冷沉淀解冻融化后,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使用冷沉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2袋(200 mL/袋)新鲜冰冻血浆,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12袋,每袋冷沉淀混匀后立即用保存管分装成多个样本(2 mL/管),速冻后-30℃保存。样本在37℃融化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4℃保存,另一组置于24℃保存,两组分别于0、3、6、12、24、36、48、60 h进行PT、APTT、TT、FIB、FⅡ、FⅤ、FⅦ、FⅧ、FⅨ、FⅪ水平测定。结果融化后的冷沉淀在不同温度保存,PT、APTT、TT、FIB、FⅤ、FⅨ、FⅪ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Ⅱ、FⅦ和FⅧ变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融化后的冷沉淀在两组温度保存48 h,APTT水平均有明显变化(P〈0.05),在4℃6 h及24℃36 h,FⅧ水平下降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4℃组保存,FⅧ衰减速度更快。除APTT、FⅧ外,其他指标在两种温度下60 h均无明显的改变。结论融化后的冷沉淀在60 h的保存期内,除FⅧ外,其他凝血因子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临床输注上,除非急需补充FⅧ,融化后保存60 h的冷沉淀仍可输注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确保献血者的安全.方法 观察分析2006-2008年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机采献血人数为2 100人,出现献血反应20人,其中轻、中度反应分别为19人、1人,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95%.结论 精神紧张、空腹、疲劳献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心输出量减少,引起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安全献血,需加大献血的关爱力度,以保留献血者,避免因献血反应导致血源流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血站实时监控输血反应的全面信息,提供完整、有效、快速的监控数据,有力的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收集2020年8月—2021年7月高州市人民医院通过输血反应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报送的输血反应数据,并分析2018—2021年历年输血反应发生率,与某医院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分析各种血液制品发生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干化学法初筛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因素,以有效建立初筛 ALT 标准,减少血液浪费。方法收集2013年1~6月茂名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样标本21065份,对比测试标本溶血、脂血、加样量、加样后等待时间等因素对干化学法检测 ALT 的影响,并根据结果规范操作,设定适宜的初筛限值标准。结果标本溶血对 ALT 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溶血率小于或等于0.5%对 ALT 检测无明显影响;脂血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加样量为(32±3)μL、加样后等待时间为10~40 s,ALT 检测结果可接受。设定初筛限值标准为 ALT≤40 U/L(女),ALT≤45 U/L(男)。结论标本溶血、加样量、加样后等待时间对干化学法检测 ALT 产生影响,而脂血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规范操作、合理设置正常限值可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节约血液资源,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茂名市无偿献血者 HCV 感染人群特征,为无偿献血者招募和 HCV 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茂名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不同厂家试剂、不同操作人员进行 HCV 抗体检测。对初次检测具反应性标本采用双孔进行复试确认,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茂名地区无偿献血者 HCV 感染率为0.74%;女性感染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公务员及医务人员感染率相对较低;重复献血者 HCV 感染率明显低于首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茂名地区无偿献血人群 HCV 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献血条件的小于35岁人群 HCV 感染风险较低,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血者队伍,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宜加强对于公务员和医务人员之外的群体进行 HCV 知识的宣教和防控,有效控制人群 HCV 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