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成像技术, 对脑肿瘤患者手术麻醉前后健侧脑功能网络进行构建及分析。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胶质瘤切除术患者18例, 均为右利手。年龄20~65(45.1±13.6)岁, 其中男6例, 女1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分别在患者清醒和外科麻醉深度下进行磁共振扫描, 并以图理论的方式进行健侧脑功能网络构建及分析, 计算其全局和节点拓扑属性。全局拓扑属性包括:全局效率(Eg)、局部效率(Eloc)、集聚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和小世界属性(SW)。节点拓扑属性包括:节点度(ND)、节点效率(NE)及介数中心度(BC)。比较所有不同脑半球占位患者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健侧脑网络全局和节点拓扑属性的改变。结果清醒状态下, 所有患者健侧脑网络全局拓扑属性中的Eloc和Cp分别为0.259±0.007和0.197±0.010, 麻醉后降低到0.242±0.013和0.177±0.02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所有患者健侧脑网络节点拓扑属性表现为默认模式网络相关脑区的ND...  相似文献   
2.
导航经颅磁刺激(navig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nTMS)是一项能对大脑皮质功能进行定位的无创检查技术,通过颅外线圈产生的磁脉冲对大脑皮质进行刺激,使皮质内产生局部电场,致使运动皮质神经元去极化。在众多皮质功能定位检测技术中,nTMS对运动和语言功能测定的准确性高,能够使神经外科功能区手术病人获益。因此,本文对nTMS的历史、操作流程、安全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nTMS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肿瘤临床TNM(T肿瘤大小、N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分期、化疗及危重病人预警蛋白质(LGT)指纹表达等与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首次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125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临床TNM分期、化疗、LGT蛋白质指纹表达等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肿瘤临床TNM分期、LGT丰度、峰型均为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将上述诸相关参数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TNM分期、LGT蛋白质指纹丰度及峰型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按其影响大小依次排序为:TNM分期、LGT峰型、LGT丰度。结论肿瘤临床TNM分期、LGT峰型、LGT丰度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外伤后脑肿胀又称弥漫性脑肿胀,指在广泛的脑损伤后出现的继发性损害,主要病理过程为颅脑外伤后脑细胞内液增多,脑组织膨胀,体积增大,进而导致顽固性颅内高压。其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治疗困难及死亡率高。急性脑外伤后常常因脑肿胀和脑水肿并存,其常规脱水、激素、脑脊液引流等保守治疗难以达到良好疗效,而采用外科手段进行干预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中去骨瓣减压术疗效最为确切[1]。临床上较常选择的术式为去大骨瓣减压术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对于哪种术式更具优势,一直为国内外争论和论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P-选择素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和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19~68岁,平均(44±25)岁;均为伤后24h内入院,全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后72小时内行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发病后均行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共检出34枚动脉瘤,其中单发26例,2枚4例。结果 34枚动脉瘤中,100%栓塞24枚,95%栓塞6枚,90%栓塞2枚,80%栓塞2枚。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包括微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术后脑梗死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5例;出现偏瘫4例,后经综合治疗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死亡原因:因口服抗血小板药并发消化道出血。随访1~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早期手术和及时术后处理对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颅脑外伤发生率和因颅脑外伤致死率也逐年增加。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晚期脑疝患者的病死率接近100%,在治疗中颇为棘手,是急诊科临床工作中的难点。重型颅脑伤合并嵌顿性脑疝患者,病情重。恶性颅内高压是导致死残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我们通过努力,已经有数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晚期脑疝患者救治成功的病例,从中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替莫唑胺(TMZ)联合zeste基因增强子类同源物2(EZH2)抑制药GSK343对GH3细胞凋亡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TMZ处理细胞筛选TMZ处理剂量,并将GH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TMZ低剂量组(200μmol·L-1TMZ)、TMZ高剂量组(400μmol·L-1TMZ)、GSK343组(20μmol·L-1 GSK343)、TMZ+GSK343组(400μmol·L-1TMZ和20μmol·L-1GSK343)。药物处理48 h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空白组、TMZ低剂量组、TMZ高剂量组、GSK343组、TMZ+GSK343组TUNEL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31±0.71)%、(15.36±0.91)%、(22.26±2.13)%、(13.05±0.71)%和(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意识障碍(DOC)患者的脑电,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脑电背景活动及其特征性波形,比较不同意识水平以及不同预后患者在脑电成分上的差异,探寻DOC患者的脑电活动规律和睡眠期脑电活动的特征。 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至4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DOC患者,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评分,以及16 h以上的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DOC患者的脑电活动特征、睡眠脑电周期及成分。 结果不同意识水平的患者均有可能出现枕区α节律,健侧为优势侧,睁眼时均未被抑制;但意识水平好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枕区α节律,预后较好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睡眠纺锤波。 结论DOC患者是否出现枕区α节律以及是否出现特征性的睡眠脑电成分对意识水平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睡眠脑电活动的周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DOC患者的临床治疗节律调节及睡眠意识相关性理解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