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9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AIM: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on serum interleukin-6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METHOD:Testing change of serum IL-6 in 60 cases treated with MECT and 60 control cases treated with clozapine therapy by ELISA method. RESULTS:Serum IL-6 level before treatment of both groups was positive related to SAPS; serum IL-6 level wasn′t related to BPRS total score, factor score and SANS total fractions. IL-6 level of clozapine therapy group decrease apparently after treatment, and IL-6 level was apparently positive related to anxious depressed factor of BPRS; but there was no apparent difference in IL-6 level of MECT group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To schizophrenic patients, clozapine can take effects of immune inhibit through inhibiting serum IL-6; MECT may have different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使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2001年1-6月住院的2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单一用药到出院者114例,因用药后疗效不好致换药者24例,合并用药者68例;单一用药频度排列前4位的是氯氮平,氯丙嗪、舒比利,维思通;联用抗胆碱药物者63例。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仍是一线抗精神病药物,我院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应减少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中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protein1-42, Aβ1-42)的水平对Alzheimer病(AD)的诊断价值,寻找AD理想的生物学标志. 方法将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性疾病协会(NINCDS-ADRDA)的"很可能AD"标准的22例AD患者,同时将20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和21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纳入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AD组、VD组和NC组CSF中的Aβ1-42水平.同时评定AD、VD组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量表及临床痴呆量表(CDR)等参数.结果三组CSF中Aβ1-42平均浓度(x±s)(pg/ml)如下AD组343.94±165.87;VD组466.65±222.46;NC组480.40±217.16,AD组明显低于NC组(P<0.05); 虽然AD组低于VD组、VD组低于NC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AD组CSF中Aβ1-42浓度与CDR、MMSE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Alzheimer病患者CSF中Aβ1-42浓度降低是其重要的实验室表现,可以作为AD的辅助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儿利司培酮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组31例精神分裂症患儿,利司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以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空腹血清瘦素和IL-1β。选取3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I、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血清IL-1β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利司培酮治疗后易出现药源性肥胖,低IL-1β水平可能是瘦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携载NF-κB圈套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s),研究其在大鼠脑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NPs,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DNA,并分析PBCA-NPs及CTAB修饰的PBCA-NPs的细胞毒性效应、DNA装载效率、PBCA-NPs-DNA抗超声破坏和抗DNase Ⅰ的降解作用及其在体内的生物活性.结果 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PBCA-NPs粒形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90 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装载量达96%.该纳米粒能显著提高DNA抵抗核酸酶降解和超声波剪切的能力.在体试验证明PBCA-NPs-DNA通过侧脑室注射能以较高效能抑制大鼠皮质的NF-κB蛋白活性.结论 PBCA-NPs能够与NF-κB圈套DNA结合组成基因转运体系,该体系可以作为研究NF-κB功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且极大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有研究表明[1],认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和持续症状,而注意功能障碍是认知缺陷的主要表现.探究性眼动分析(EEM)是通过眼球的活动来反映受试者的精神状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已有相关报道[2].本研究通过利培酮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EEM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价利培酮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观察精神分裂症中IL-1β的动态变化情况,了解其免疫状态,并探讨IL-1β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精神分裂症组为根据DSM—Ⅳ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本地汉族患者83例,单一应用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后评定PANSS量表;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65例。应用ELISA和RT—PCR方法,同时检测血清IL-1β蛋白水平和PBMC中IL-1β mRNA表达。结果(1)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IL--1β水平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2)IL-1β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降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5)。(3)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PBMC中IL-1β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PBMC中IL-1β mRNA表达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IL-1β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情缓解的一个灵敏指标。(2)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呈激活状态,是IL-1β的主要来源之一,探讨影响PBMC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因素,有助于反映对机体的免疫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学勤  赵靖平  吕路线  李文强 《医学争鸣》2007,28(23):2191-2194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及其不同亚型中IL-1β,IL-6,TNF-α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免疫机制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和RT-PCR方法,同时检测8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和65例健康对照者IL-1 β,TNF-α,IL-6血清蛋白水平和PBMC mRNA表达.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相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阴性亚型患者TNF-α水平高于阳性亚型(P<0.05),治疗后两型IL-1β水平和阴性亚型患者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家族型患者IL-6水平高于散发型(P<0.05),治疗后两型IL-1β水平和家族型患者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③治疗前TNF-α水平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412,P<0.05);IL-1β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降分率呈正相关(r=0.388,P<0.05).④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PBMC中IL-1β,IL-6,TNF-α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PBMC中IL-1β mRNA表达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IL-1β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情缓解的一个灵敏指标.②遗传背景可能影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水平及其介导的免疫功能;TNF-α水平的变化可能与阴性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③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细胞因子mRNA表达上调,其可能是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Val/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对23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例同期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测定基因型。结果COMT基因Val/Met多态性突变率为5%,基因型:G/G、G/A和A/A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4,74,14和85,47,9。该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2=0.119,P=0.942)及基因频率(2=0.115,P=0.735)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组和同性别对照组基因型(男性:2=1.341,P=0.511;女性:2=2.379,P=0.304)和基因频率(男性:2=1.271,P=0.260;女性:2=2.323,P=0.12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该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不同发病年龄组、临床各亚型组及不同家族史患者组间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COMT基因第四外显子区Val/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相关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临床亚型及家族史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3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溶性脂质过氧化物(WSF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维生素E(VE)的含量,并与健康者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LPO、WSFS含量明显增高,GPX、VE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患者组治疗1个月后复查,结果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且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提示自由基可能在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