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TP-PECS)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28~74岁,身高151~172 cm,体重47~7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TTP-PECS组(TP组)和TPVB组(T组)。TP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TTP-PECS,T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TPVB。比较两组患者术中、PACU和术后24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阻滞镇痛维持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IL-6、MCP-1和TNF-α水平,及NPY、PGE2和β-内啡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各相关指标。结果:与T组比,TP组患者术后24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阻滞镇痛时间明显延长;术后12 h的IL-6、MCP-1和TNF-α水平及PGE2、NPY和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12 h DSIS睡眠干扰评分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更持久,更有利于抑制术后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超声引导下3种区域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4月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3组: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组、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组。麻醉诱导前30min,在超声引导下分别行TPVB、ESPB和SAPB,均注入0.4%罗哌卡因120mg。术毕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曲马多补救镇痛,维持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3分。记录3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阻滞镇痛维持时间;比较3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的消耗量、术后24h PCIA芬太尼消耗量、患者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于术后2、4、8、12、24h比较3组患者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比较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和呼吸困难发生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胸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ESPB组和SAPB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TPV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TPVB组(P<...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e plane block,ESPB)、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0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78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4 kg/m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ESPB组(E组)、SAPB组(S组)和TPVB组(T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E组行患侧ESPB,S组行患侧SAPB,T组行患侧TPVB,均注入0.375%罗哌卡因30 mL。术毕三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曲马多补救镇痛,维持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分或咳嗽时VAS≤5分。比较三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消耗量,48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记录三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及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点的VAS静息和VAS咳嗽;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消耗量无明显差异。与T组比较,E组和S组患者术后48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减少,同时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12 h,E组和S组患者的VAS静息和VAS咳嗽明显低于T组(P<0.05),而E组和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动脉氧分压(PaO2)均呈下降趋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均能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但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较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更持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而前两者之间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同时筛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和超氧阴离子清除剂的双靶点高通量复合筛选模型。在黄嘌呤氧化酶超氧阴离子生成体系中,加入WST-1作为超氧阴离子生成量的探针,以反应体系中标识性产物尿酸为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指示剂,采用Spectra Max M5酶标测试仪,同时检测两种指示剂的浓度变化,通过对反应体系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双靶点HTS筛选模型,并利用阳性药物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在反应体系中,反应终体积50μL,黄嘌呤氧化酶4 m U·m L-1、黄嘌呤250μmol·L-1、WST-1浓度为100μmol·L-1,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Z’-因子为0.537 4,S/N为47.519 9;超氧阴离子清除剂筛选模型的Z’-因子为0.507 4,S/N为5.388 9。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具有稳定性好、成本较低和重复性高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对不同年龄患者脑血流、脑氧平衡的影响.[方法]70例ASA分级Ⅰ ~ 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按年龄分组为老年组(观察组,年龄≥65岁,n=28)与年轻组(对照组,n=42).在入室后(T0)、气管插管后3 min(T1)、10 min(T2)、20 min(T3)以及手术开始后20 min(T4)、术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对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6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体重指数(BMI)18~26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Ⅱ或Ⅲ级。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联合单侧腰麻组(NU组)和腰麻组(U组)。NU组患者转移至手术床前,采用0.375%罗哌卡因75mg行手术侧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后予术侧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U组行单纯腰麻。术毕给予经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曲马多补救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入室(T0)、转移至手术床时(T1)、摆放体位前(T2)及摆放体位时(T3)的视觉模拟(VAS)评分,腰麻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记录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出血量及补液量;记录两组自控镇痛泵(PCA)首次按压时间、48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U组比较,NU组患者T1、T2及T3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腰麻操作时间缩短、一次穿刺成功率升高;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锻炼对康复期乳腺癌患者早期患肢功能和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锻炼,观察组患者术后行综合康复锻炼.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利拉萘酯喷雾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利拉萘酯喷雾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验证和试验。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实验得出,利拉萘酯喷雾剂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结论经验证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于利拉萘酯喷雾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4例,年龄35~72岁,BMI 20~26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TTP-PECS组(A组)和TPVB组(B组)。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TP-PECS,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PVB,均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分别于操作结束后30 min测定痛觉减退范围。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PCIA,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维持静息VAS评分≤3分或运动VAS评分≤5分。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范围、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芬太尼消耗量、阻滞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评估术后2、6、12、24及48 h的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阻滞范围主要为T_2—T_6,B组主要为T_3—T_7,A组T_2皮区的阻滞者明显多于B组,T_6、T_7皮区的阻滞者少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镇痛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12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PECS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优于TPV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