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叶酸、维生素B12(VitaminB12,VitB12)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88例服用单一药物治疗的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各30例、服用丙戊酸28例)和30例未服用AEDs的癫痫对照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Hcy、叶酸、VitB12浓度,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服用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的患者血Hcy水平明显高于癫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叶酸水平明显低于癫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服用丙戊酸的患者血Hcy水平有下降趋势、叶酸水平有上升趋势,但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tB12在癫痫组有下降趋势,但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的患者Hcy水平升高而叶酸水平降低,对这类癫痫患者适当补充叶酸、VitB12可能有益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方法,并观察其发育分化过程中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Wistar大鼠分离海马,消化后差速贴壁,种植在涂有多聚-L-赖氨酸的盖玻片上,于不同时间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采用NSE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神经元。结果神经元12~24 h后大部分贴壁,随时间延长形态多变,突起逐渐增多,神经元突起间互相接触形成网络。培养第7~10天时细胞最为丰满,至28天时培养液中有悬浮的细胞碎片。NSE鉴定结果显示神经元纯度为(92.3±6.8)%。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神经元纯度较高,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用于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癫痫大鼠脑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常规病理检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大鼠脑内未见HsP70免疫反应(IR)阳性细胞,戊四氮致痫后12h脑内开始出现HSP70IR阳性细胞,24hIR达高峰,3d后开始下降,7d后消失。HSP70主要在边缘系统(尤其是海马的CA1、CA3、CA4区)、大脑皮质(尤其是颞叶皮质、梨状皮质)等区域表达。常规病理检查发现,上述区域散在出现受损的异常神经元。结论癫痫发作可诱导HsP70在大鼠脑内广泛表达。HsP70表达可作为神经元受损的一个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在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32和Cx43的表达,并加用生胃酮干预.结果神经元经无镁液处理1 h后Cx32 mRNA迅速升高,至5 h升高了近10倍;蛋白表达在2 h后开始增多(21.80±1.74),8 h后(47.30±5.75)较对照组(9.30±1.25)增高了5倍.Cx43水平低于Cx32,无镁液作用5 h后mRNA表达显著增多,8 h后蛋白表达始明显增强.生胃酮显著抑制了其表达.结论 Cx32和Cx43在癫癎样放电后表达显著增多,生胃酮能够抑制其表达和神经元放电,提示缝隙连接在癫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癫痫大鼠脑内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建立戊四氮致痫大鼠模型,在痫性发作30 min、1.5 h5、h和8 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对海马ERK1、ERK2和p-ERK1/2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加用ERK通路阻断剂PD98059干预。结果:正常大鼠脑内有少量的ERK1和ERK2阳性神经元,未见有p-ERK1/2阳性神经元。戊四氮致痫后30min p-ERK1/2开始表达,ERK1和ERK2表达较对照组开始增强(P<0.05),1.5 h后p-ERK1/2强烈表达(P<0.05),5 h后3者的表达开始减弱。PD98059干预组ERK1/2的活化较癫痫组显著受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癫痫组大鼠ERK1、ERK2和p-ERK1/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PD98059干预组3种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癫痫组(P<0.05)。1.5 h时点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各时点相应组(P<0.05)。同时PD98059完全抑制了大鼠的痫性发作。结论:ERK信号途径在戊四氮致痫模型中被激活,参与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具有上游始动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人酸致痫动物模型脑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NOS抑制剂的作用。方法采用海人酸致痫大鼠模型并应用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在致痫后30分钟、60分钟取海马组织,匀浆后测定NO及NOS水平。结果致痫30分钟后海马NO含量显著升高,至60分钟恢复正常;NOS活性水平增高>50%;L-NAME明显抑制大鼠的痫性发作,应用NOS抑制剂组大鼠海马NO、NOS含量明显下降。结论癫痫发作后脑内NO、NOS活性增强,NOS抑制剂通过抑制酶活性使NO生成降低,并完全抑制痫性发作。NOS活性受抑制>48%即可产生明显效果。提示NO可能有内源性致痫作用。  相似文献   
8.
镁缺乏与癫痫发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镁代谢的失调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可产生较大的影响。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镁缺乏能诱发神经系统发生应激性反应,最终可致癫痫发作。尽管镁缺乏不是癫痫的常见病因,但认识到并给予及时纠正,可控制癫痫发作,挽救垂危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癫痫患者及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内NO及NOS的变化探讨NO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集复杂部分性发作病人发作3日内及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测定NO及NOS的含量。结果 病性发作3日内脑内NO水平247.5000±79.6829μmol/L,NOS为1.6088±0.1831U/ml,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NO水平为478.9024±180.2927μmol/L,NOS活性为1.2648±0.2308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NO参与了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过程,在复杂部分性发作及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O在癫痫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实验性癫痫组 ,L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抑制组 ,分别取双侧海马及颞叶皮层组织测定NO ,NOS及相应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致痫后NOS活性上升 >50 %。NO含量明显上升 ,60分钟组NO含量明显下降。L Arg,Glu含量均显著上升。GABA则明显下降。不同剂量的L -NAME均抑制痫性发作及相应指标的变化。癫痫患者脑脊液中NO ,NOS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结论 NO参与癫痫发生的机制 ,但对其维持作用并不重要。其致痫机制仅部分与兴奋性氨基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