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保证我院门急诊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方法对医院门急诊输液中心进行了改造,将药房嵌入输液中心,设计与建设了门急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将门急诊患者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结果与结论该措施方便了患者,减少了纠纷,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头孢匹胺在木糖醇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在不同温度(25℃、37℃)下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以临床用药浓度将注射用头孢匹胺加入木糖醇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在25℃与37℃下于0、1、2、4、6、8 h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匹胺的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考察是否有其他色谱峰产生,同时记录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在25℃与37℃条件下,0-8 h混合液的外观、pH值、头孢匹胺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没有其他色谱峰产生。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8 h内配伍液性质稳定,临床上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25℃下盐酸法舒地尔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配伍液中法舒地尔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在25℃下盐酸法舒地尔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6h内含量、pH值及溶液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法舒地尔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在6h内稳定,临床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生猪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其溯源性追踪。方法 应用液相芯片法对分离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筛查,通过基因间重复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型技术对代表性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用NTSYS-pc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 480份样品共得到298株沙门氏菌菌株,分离率为20.14%;98.32%的分离菌株携带肠毒素stn基因;96%以上的分离菌株携带毒力岛SPI1、SPI5核心蛋白基因mogA、araB以及菌毛基因;选择实验的沙门氏菌遗传相似性在70%~100%之间,共分为 9个基因型。结论 山东地区屠宰环节猪肉中分离沙门氏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德尔卑、鼠伤寒沙门氏菌占试验菌株的45.97%。  相似文献   
5.
袁青  宋子成  孙士营  赵格 《眼科研究》2013,(11):1011-1015
背景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致盲率极高,发病初期易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或病毒性角膜炎,常规的临床诊断方法费时较长,特异性差,极易错过治疗的“时间窗”。常规PCR法检测简单、特异、有效,但由于病变标本取材量少,不易提取组织DNA,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探讨非提取组织DNA的直接PCR法扩增棘阿米巴虫株18SrRNA保守序列在棘阿米巴角膜炎快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暨青岛眼科医院诊治的10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的病变角膜中分离10株棘阿米巴虫株,经鉴定均为T4基因型虫株。用直接PCR法分别扩增棘阿米巴原虫、白念珠菌、绿脓杆菌、I型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正常人角膜上皮细胞以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将棘阿米巴原虫稀释至不同的浓度以确定直接PCR法的敏感性。采用SPF级6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构建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于感染后第1、3、5、7、10、15天获取角膜组织,分别进行直接PCR、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K0H封片镜检和原虫培养鉴定,比较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直接PCR法仅能扩增棘阿米巴DNA,其他病原体DNA均未扩增出;在每个获取的棘阿米巴角膜炎样本中最少可检测到10个棘阿米巴原虫。在棘阿米巴角膜炎小鼠模型中,直接PCR法在感染后第1、3、5、7、10、15天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0%、90.0%、80.0%、70.0%、70.0%和50.0%,总阳性率为73.3%,高于原虫培养法的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K0H封片镜检的总阳性率为56.7%,real—timePCR法检测的总阳性率为61.7%,均略低于直接PCR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172)。结论直接PCR法操作简单,在上述4种方法中对棘阿米巴原虫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能够快速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尤其对于待检标本少而无法提取DNA的患者可首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索miR?135b?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预测miR?135b?5p靶基因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通过肿瘤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GenomeAtlas,TCGA)、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miR?135b?5p在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临床收集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不同组织中miR?135b?5p的表达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5b?5p的靶基因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键靶基因。结果OSCC组织中miR?135b?5p表达量较癌旁组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35b?5p表达量对OSCC组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960,P<0.001);OSCC组织中miR?135b?5p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分级相关(P=0.011);生信分析结果显示,miR?135b?5p的靶基因富集在与肿瘤相关的钙离子、cGMP?PKG、cAMP信号通路中;筛选得到10个关键靶基因:DLG2、ANK3、ERBB4、SCN2B、NBEA、GABRB2、ATP2B2、SNTA1、CACNA1D、SPTBN4。结论miR?135b?5p可作为一种促癌基因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并具有成为OSCC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并建立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相关的微小RNA(miRNA)预后模型,以期对OSCC患者进行精准的分组,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OSCC患者的miRNA、mRNA表达谱和临床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筛选和建立miRNA预后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检验预后模型的性能。预测6-miRNAs靶基因,与差异mRNA取交集后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中枢基因。结果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基于6个miRNA的预后风险模型。train组、test组和所有样品组中预测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AUC值分别为0.757、0.673、0.72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6-miRNAs预后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靶基因构建PPI网络中前10个中枢基因为CCNB1、EGF、KIF23、MCM10、ITGAV、MELK、PLK4、ADCY2、CENPF、TRI...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原核表达及纯化绿脓杆菌鞭毛蛋白FlgE并进行初步活性鉴定.方法 分析绿脓杆菌鞭毛蛋白FlgE的基因序列,设计带适当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 FlgE的编码DNA序列,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4a同时经Nde Ⅰ/HindⅢ双酶切、纯化及连接后构建pET24a-FlgE原核表达质粒,挑选重组阳性质粒经DNA测序确认序列正确,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条件优化,使重组质粒表达目的蛋白,采用组氨酸标签亲和层析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对纯化后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进行鉴定,用试剂盒进行去内毒素化处理.在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系细胞,加入纯化的FlgE重组蛋白,培养4h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种相关的炎性因子以反映FlgE蛋白活性.结果 可用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重组pET24a-FlgE构建成功,其编码的蛋白在BL21中获得高效表达,当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浓度为1 mmol/L,在16℃、225r/min振荡培养20 h,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经纯化、去内毒素处理和SDS-PAGE鉴定,获得纯化的重组FlgE蛋白.角膜上皮细胞用20 μg/ml FlgE处理后,细胞内炎性相关分子IL-6和IL-8的表达量明显上升,而灭活的FlgE蛋白则丧失该刺激活性.结论 获得纯化的重组绿脓杆菌鞭毛蛋白FlgE,且可刺激角膜上皮细胞上调炎性因子IL-6、IL-8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