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解结”理论,从失眠的病因病机、解结理论、温通针法、机理探析四方面解析郑氏温通针法治疗失眠的“解结”机制。失眠有“实结”“虚结”之分,“实结”主要包括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三方面,“虚结”主要包括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三方面。温通针法可通过“温”“通”“补”三大特性解失眠之“实结”与“虚结”,使经脉畅通,气血相通,脏腑和调,阴阳相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急性布氏菌病(布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含量。方法采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急性布病患者血CRP含量,与健康人进行比较;并对CRP升高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76例急性布病患者中有45例CRP升高(A组),31例CRP不升高(B组),两者CRP测定值分别为40.44±10.21mg/L和7.02±1.88mg/L,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有40例对照(健康人)CRP测定值为6.68±1.44mg/L,与A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患者治疗后CRP测定值为5.64±2.73mg/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急性布病患者CRP明显升高,可能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经有效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传统古典针法、常规针法、其他针法3种不同刺法方面对针刺治疗耳鸣耳聋的研究概况作出总结,同时提出今后研究应注意统一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规范治疗方案、采用随机的大样本量试验、建立远期随访机制、以及完善治疗体系等问题,才能使得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更加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针刺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总结与失眠交叉的病、症规律,以进一步提高临床预防、诊治失眠的疗效。方法 查阅近10年(2011年3月28日—2021年3月28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与失眠交叉病、症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筛选、整理,再对各病、症及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交叉发病规律。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临床文献5579篇,其中外文文献3177篇,中文文献2402篇,共涉及67种病、症。各交叉病、症出现总频次共计1500次,分别与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对失眠交叉病、症规律的统计分析、总结得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与失眠发生交叉频率最高的两大系统,主要以抑郁、焦虑症、疼痛、帕金森、糖尿病等为主。因此临床在治疗失眠和各类病、症时应考虑其与失眠可能共病,应提前进行相关检查、预防及诊治,以最大程度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中ALT、AST及γ-GT、ALP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b及Glb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γ-GT、ALP等可有一过性异常,且以轻、中度升高为主,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很少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黄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栓前状态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各34例。对照组予支链氨基酸、甘利欣及还原性谷胱甘肽等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大黄鹰虫丸,每次3g,每日3次。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D-二聚体(D-D)含量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浆vWF含量、D-D含量和血清FD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栓前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对患者上切牙区牙槽骨密度、高度及龈沟出血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正畸治疗的中度牙周炎患者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1),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唇侧固定矫治器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上切牙区牙槽骨骨高度和骨密度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上切牙区腭侧牙槽嵴顶处(L1)骨密度降低,实验组下降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切牙区解剖根尖点冠方1 mm处(L3)骨密度显著减低,但实验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2组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上切牙牙根吸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上切牙压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降低,且实验组变化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较常规唇侧固定矫正更有利于上切牙区牙槽骨骨密度恢复,且两者对骨高度影响相同,两者均为安全有效的正畸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针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取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2011年—2021年近10年的针灸治疗血瘀型LDH的临床相关文献,整理分析腧穴使用频次、所在部位、归经以及特性,总结出针灸治疗本病的取穴规律。结果 检出37篇临床相关文献,腧穴应用总频次278次,应用10次以上的穴位有腰夹脊、肾俞、环跳、大肠俞、阳陵泉、秩边、承扶、委中、承山、阿是穴,主要分布在背腰部和下肢,所涉及的主要经脉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类别主要选用背俞穴、五输穴、下合穴,针灸治疗血瘀型LDH取穴规律呈现出循经取穴、分部选穴、特定穴取穴的特点。结论 临床上针灸治疗血瘀型LDH以经络辨证、部位辨证为特色,凸显针灸治疗的优势,为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颖翰  张春泽  赵旭春  常桂红 《肝脏》2008,13(6):527-528
本研究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蛋白尿20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