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肠化岩汤联合化疗对晚期直肠癌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文斌  李淑莲  赵士彭  李保良  郑澄  尚永增 《河北中医》2009,31(12):1855-1855,1867
2004-04-2008-01,我们应用益肠化岩汤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37例,观察其平均生存期,并与单纯静脉化疗3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便秘模型大鼠小肠和结肠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及自然恢复情况,了解大黄所致便秘的可恢复性。方法Wistar大鼠60只,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便秘组、恢复组、对照组各20只,便秘组和恢复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恢复组于建立模型完成后任其自然恢复6周。以放射免疫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比较各组大鼠小肠和结肠VIP和S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便秘组和恢复组大鼠的小肠、结肠S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恢复组小肠SP含量显著高于便秘组(P<0.05),恢复组结肠SP含量与便秘组比较无差别(P>0.05)。便秘组小肠和结肠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恢复组VIP表达较便秘组高(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应用大黄等蒽醌类泻剂对肠道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小肠和结肠SP含量降低,VIP反应性降低,停用大黄恢复性饲养6周后肠道神经递质VIP和SP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3.
赵士彭  赵发  郭伶俐  赵健  夏之岷 《新医学》2005,36(7):412-412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3岁.因大便带血20日于2004-08-02入院.体格检查:心、肺、腹无异常.直肠指检:肛管直肠交界处可扪及一溃疡性肿物,质硬脆,直径约5 cm,占直肠前壁及侧壁3/4周.退出时指套染血.结肠镜检查:见直肠溃疡性肿物,质脆,易出血,结、直肠未见其它异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62岁。主因大便带血2个月,进食后腹胀、腹痛1个月,加重3天于1997年3月20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膨隆,柔软,右腹压痛,未及包块,肝脾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B超示:肝曲结肠占位性病变。考虑肝曲结肠癌并不完全性肠梗阻。经对症处理后,行剖腹探查。术中于肝曲结肠后壁触及一圆形肿物,直径约10cm,近端结肠扩张,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遂以结肠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大体病理见结肠肝曲后壁圆形肿物,黄色,直径11cm,基底部宽大。病理报告:结肠血管脂肪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肠癌活检标本微血管密度(MVD)能否反映整个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状态。方法 大肠癌患者24例,镜下活检组织和手术切除组织切片均以抗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于微血管高密度区或“热区”内计数5个高倍镜视野(400倍)的微血管密度,比较活检组织和手术切除标的标本的平均微血管密度和最高微血管密度值。结果 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平均微血管密度值无明显差别(P>0.10);而两组最高微血管密度差别有显著性(P<0.10)。结论 大肠癌镜下活检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平均微血管密度密切相近似,大肠部镜下活检标本的平均微血管密度可以反映大肠癌的血管新生状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不合理,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运动过程,由多个系统参与,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随着电生物化学及组织细胞形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突触素和Cajal间质细胞(Icc)在STC发病中的影响,现将该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肿瘤微血管密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肿瘤微血管密度的测定方法、肿瘤内部微血管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术前术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观察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情况,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方法直肠癌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术前两周于肠系膜下动脉、双侧髂内动脉灌注抗肿瘤药物,术后第4周于双侧髂内动脉进行第二次动脉灌注化疗,然后每隔4周重复一次,术后共进行6次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注抗肿瘤药物。结果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其三年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对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有明显效果,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便秘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症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最近的一项循证医学研究报道,便秘在全球的总体发病率为0.7%~79.0%,平均16.0%。便秘多发生于妇女,国内上海最近一项便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女比例为1:1.32,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相应增加。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慢性便秘分为4型: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和正常传输型便秘。其中慢传输型便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观察有肠道痉挛表现的便秘患者肠道神经丛及其组成成分有无异常改变,研究便秘患者结肠痉挛与肠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采集手术患者乙状结肠与横结肠肠壁组织,以有肠管痉挛表现者19例作为实验组,无肠管痉挛表现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NSE、S-100对肠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染色,计数肠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数,并观察其状态变化。结果 NSE、S-100染色均显示实验组痉挛段肠管黏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内的神经节细胞数量均有下降(P均0.05),神经丛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横结肠段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数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痉挛段结肠神经纤维紊乱增生,神经节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结论便秘患者结肠痉挛与肠神经系统中神经节细胞数量、成熟程度改变有关,肠壁中增生紊乱的神经纤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患者痉挛段肠管病理表现与巨结肠类缘病类似,患者无结肠扩张,可能与患者病变程度轻,近端结肠处于代偿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