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功能。方法 PVB组为RVOT起源PVB患者30例,对照组为3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系统测量两组窦性心律及PVB时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6个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及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Td),评价PVB对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PVB组正常窦性搏动时与对照组比较,在下壁、后壁节段,PVB组的Td大于对照组(P<0.01),其他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正常窦性搏动与PVB时比较,PVB时的Ts、Td均大于正常窦性搏动时(P<0.01)。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所测量的达峰时间能够反映RVOT起源PVB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方向M型超声与二维应变技术对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室心肌径向运动同步性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对30例RVOT起源PVB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同时行全方向M型和超声二维应变分析,以全方向M型超声测定的左心室6节段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及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6-SD,Td-6-SD)、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室6节段径向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rs-6-SD,Trd-6-SD)作为左室内不同步指标,分析两种技术评价左室不同步的一致性.以正常对照组各测定指标的均数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单侧97.7%上限值.结果 PVB组PVB时6节段的Ts-6-SD、Td-6-SD、Trs-6-SD及Trd-6-SD均大于对照组(P<0.001).全方向M型与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得左室运动同步性的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0).结论 RVOT起源PVB患者PVB时左室收缩与舒张均存在失同步,全方向M型超声与二维应变技术对左心室径向运动同步性的评价结果一致,两种技术均能评价左心室径向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分为3组:重度肺动脉高压组(〉80mm Hg)11例,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40~80mm Hg)23例和无肺动脉高压组(〈40mm Hg)26例,每位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4个时期,应用组织多普勒法测定右室TDI-Tei指数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手术前,与无肺动脉高压组相比较,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右室TDI-Tei指数均升高(P〈0.05,P〈0.01)。与术前比较,无肺动脉高压组术后1周右室TDI-Tei指数无明显变化,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术后1周右室TDI-Tei指数下降(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术后1周TDI-Tei指数下降不明显,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下降(均P〈0.05)。各组测得的TDI-Tei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可较敏感地反映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结合肺动脉收缩压,是可用于动态、长期评价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心室心肌径向运动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源PVB患者(PV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系统测量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6个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及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Td),计算6个节段的标准时间差(Ts-6-SD, Td-6-SD),以评价PVB对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的影响。结果 在所有节段中, PVB组正常窦性心律时Ts、T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s-6-SD、Td-6-SD均大于对照组(P<0.05), PVB组PVB时的Ts、Td、Ts-6-SD、Td-6-SD均大于正常窦性心律时(P<0.01)。结论 右心室流出道起源PVB患者在窦性心律及PVB时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均存在失同步,全方向M型超声能够为评价左心室心肌径向运动同步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肝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HCCIVCTT)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EE对10例HCCIVCTT患者进行常规的术中检查,确定癌栓位置并分型,术中引导下腔静脉阻断带的放置,术后评价癌栓是否取净。结果 对10例HCCIVCTT患者进行检查发现,癌栓均侵入肝静脉并向下腔静脉延伸,其中1例进入右心房,癌栓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回声不均,阻塞段血管腔内见高速湍流信号。Ⅰ型 4例,Ⅱ型5例,Ⅲ型1例。术中经TEE的引导下Ⅰ型和Ⅱ型患者均于癌栓上方成功放置预阻断带,实时动态监测均未见癌栓断裂、脱落,术后癌栓均已取尽。结论 TEE在HCCIVCTT围手术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下腔静脉癌栓(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IVCTT)是HCC晚期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多数患者于确诊后1~5个月内死亡[1]。手术切除IVCTT可解除其所致肝静脉及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阻塞,防止发生肺动脉栓塞等[2]。本研究观察手术治疗IVCTT中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实时动态观察癌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