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伤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按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分为三组:重型组(3~8分)21例,中型组(9~12分)30例,轻型组(13~15分)35例。分别测定入院后三组的血糖值,并将三组的血糖值与GCS、GOS进行统计学分析。如血糖≥11.1mmol/L,采用胰岛素治疗进行干预。【结果】重型组较轻型或中型组血糖水平和病死率均显著提高。【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监测既可作为判断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又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根据。入院后血糖≥11.1mmol/L可作为治疗干预的阈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改变.方法 设立发生ALI组23例和未发生ALI为对照组53例;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发生ALI组血清IFN-γ浓度及IFN-γ/IL-4比值均明显低下,而IL-4浓度则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ALI患者存在Th2类细胞因子优势状态表达.  相似文献   
4.
自 1 991~ 1 999年我院采用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 (PCDHA) 58例全部治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8例中 ,男 39例 ,女 1 9例 ,年龄 1 6~ 70岁 ,平均 38岁 ,经实验室检查 ,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 48例 ,阿米巴肝脓肿 1 0例 ,脓肿部位见附表 ,全部患者有上腹或右季肋部疼痛和发热 ,乏力、贫血占 1 0 %。附表 本组肝脓肿部位 n(% ) 脓肿性质单发脓肿多发脓肿右肝左肝右肝左右肝左肝细菌性  32 (5 5 2 ) 4(6 9) 9(15 5 ) 2 (3 4) 1(1 7)阿米巴性 8(13 8) 1(1 7) 1(1 7) 0 (0  ) 0 (0  )合计   4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和发生机制。方法选取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迅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共25例,均行保守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及CT扫描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发生的机制。结果CT扫描监测血肿迅速消散的时间:24h内血肿消散16例,25~48h消散7例,49~72h消散2例。25例均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失,随访半年无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结论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如果伤后意识清醒、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生命体征平稳、早期CT扫描血肿量〈30ml、中线移位〈10mm者,要进行动态CT扫描监测,可以发现部分血肿迅速消散,避免开颅手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根据CT扫描调整脱水剂用量。强调头颅CT动态扫描的重要性,伤后6h、24h至少各进行一次CT扫描,48h、72h再次复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动态监测对颅脑外伤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0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动态CT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CT扫描后即手术187例(71.9%),CT监测发现迟发性血肿手术73例(28.1%);术后227例生存(87.3%),死亡33例(12.7%)。结论:密切观察临床征象并同时进行动态CT扫描监测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动态CT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CT扫描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动态CT扫描监测的 7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 3 1例 ,保守治疗 47例 ,总死亡率 19.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于伤后 2 4小时内 ( 5 7.7% ) ,尤其是伤后 6~ 9小时内。多发生于额颞部、颞顶部 ( 80 .8% )。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 ,动态CT扫描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 ,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避免漏诊、误诊 ,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1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TB I)患者的诊疗经过,探讨有效的治疗策略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sTB I患者的诊治经过,其中男105例,女51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8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及呕吐,部分有瞳孔改变,偏瘫、癫痫症状,危重者伴呼吸障碍等生命体征改变,均行头颅CT扫描且扫描均在2次以上。治疗方式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血肿清除、挫伤脑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结果手术治疗119例(76.3%),死亡26例(21.8%);非手术治疗37例(23.7%),死亡7例(18.9%)。行气管切开术107例(68.6%)。出院时统计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87例(55.8%),中度残疾15例(9.6%),重度残疾13例(8.3%),植物生存8例(5.1%),死亡33例(21.2%)。结论对sTB I患者应及时迅速地做出诊断,采取切实有效的救治方案,专科监护处理,提倡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强调动态CT扫描的重要性,积极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脑损伤的死亡率在25%以上,占颅脑损伤的20%[1].我科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8月采用额颞扩大骨窗入路,行颅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加小脑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由于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释放增加和炎症介质的过度产生,导致全身代谢亢进、微血管受损、心肌抑制、血流变改变;是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和弥漫性激活的结果,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92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SIRS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SIRS评分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有效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68例,女24例,年龄16~71岁,平均(38.6±3.6)岁。交通事故伤76.6%,高处坠落伤及其他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