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胰岛素瘤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6例胰岛素瘤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岛素瘤患者症状复杂多样,误诊率高,极易被误诊为癫痫、精神病等。结论胰岛素瘤易被误诊,早期诊断是关键,一旦确诊,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2组,高血糖组42例,正常血糖组32例,入院第1、7、14、30天根据其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进行评分。结果高血糖组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治疗效果较正常血糖组差。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大,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方法将3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18例,两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脑脊液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使患者病程缩短,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佐匹克隆和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爱新 《临床医学》2009,29(10):44-45
目的观察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国产佐匹克隆7.5mg,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阿普唑仑0.4mg,观察2周。对患者的睡眠状况(包括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和日间情况(包括头痛、乏力、思睡)进行评定。结果佐匹克隆和阿普唑仑均能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但日间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失眠症患者服用佐匹克隆后睡眠状况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MSCT表现。方法对56例大面积脑梗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塞早期(24小时内),临床症状重,致残率、致死率高,除有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外,常常出现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以及抽搐等症状。早期头颅CT表现有梗塞区域致密动脉影、脑内低密度影、局部脑组织肿胀等。结论头颅CT表现与临床症状往往呈非平衡关系,应用MSCT结合临床表现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超早期治疗脑梗塞提供了证据,为患者赢得了时间,减少了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30min内滴完,每日2次,连用14d;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8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连用14d。观察治疗后疗效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4、28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行hs-CRP检查,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变化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基础治疗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基础治疗加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14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4天d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下降。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能有效降低血液粘滞度,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