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合理性以及中药注射剂在儿童患者中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2018年某儿童医院应用莲必治注射液的住院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药品说明书以及患儿年龄、体质量,对给药剂量、给药浓度、用药频次及溶剂选择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初步探讨中药注射剂在儿童患者中的合理评价方法。结果:最终纳入1549例患儿,合理性评分均值为5.43分;适应证合理率最低,仅为45.32%(702/1549);给药浓度均值超过规定范围(0.8~1.5 g/L),最小浓度为0.2 g/L,最大浓度达6.25 g/L。年龄方面,≤1岁患儿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剂量(cdDUI)>1.1,而>4岁患儿的cdDUI<0.9,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浓度(ccDUI)均>1,尤以≤6个月为著。体质量方面,≤30 kg患儿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均>1.1,而>30 kg患儿的cDUI均<0.9。结论:从年龄、体质量和平均给药剂量、药物利用指数可见,均存在低年龄或低体重患儿莲必治注射液用药量大,而高年龄或高体质量患儿用药量不足的现象,且均存在给药浓度过高的现象。因此,应加强中药注射剂在儿童中应用的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抗高血压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473份抗高血压药说明书。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建立抗高血压药儿童用药剂量和用药指导信息情况的判定标准,分析抗高血压药说明书的儿童用药信息标注情况。结果 抗高血压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剂量有标示占55.18%,模糊标示占5.50%,无标示占39.32%;说明书中儿童用药指导情况有标示占31.50%,模糊标示占28.54%,无标示占39.96%。结论 抗高血压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标示率低,用药信息不足,儿童用药仍具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在儿童中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河北省儿童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病历295份,结合药品说明书以及患儿年龄、体质量,对适应证、用药剂量、用药频次、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在儿童应用中的合理性.结果:用药评价结果提示用药合理性较高,各项得分率依次为给药频次(100%)、溶媒选择(100%)、合并用药(98.50%)、适应证(86.20%)、免疫功能检查(83.60%)、药物剂量(79.50%).药物利用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低体质量组过度应用现象较为严重,高体质量组存在用药不足情况.结论:应规范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在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是一种表达于T、B、NK细胞的跨膜蛋白,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阻断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2(programmed death ligand-1/2,PD-L1/ PD-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合理性及药物利用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某儿童医院296例使用脾多肽注射液患儿的病历资料,结合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儿童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专家共识》以及患儿年龄、体重,建立儿童脾多肽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评分标准,包括适应证、药物剂量、溶剂种类、药物浓度、给药频次、联合用药和免疫功能检查等7项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合理性评价,合理记1分,计算各指标合理率及总得分百分率,初步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在儿童患者中的合理用药评价方法。结果:用药评价结果显示,得分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药物剂量(100%,296例)、溶剂种类(100%,296例)、给药频次(100%,296例)、适应证(97.97%,290例)、联合用药(95.61%,283例)、药物浓度(79.73%,236例)、免疫功能检查(61.82%,183例)。对患儿的体重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单位体质量用药量与体重呈负相关。药物利用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dose of children drug utilization index,d CDUI)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且低体重患儿的d CDUI>1,存在过度应用现象;高体重患儿的d CDUI<1,存在用药不足问题。不同体重分组患儿的儿童浓度药物利用指数(concentration of children drug utilization index,c CDUI)均>1,超浓度应用现象严重。结论:应规范脾多肽注射液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环醇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炎性因子、胃肠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双环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的方式建立肝硬化模型.双环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1 g/kg、0.2 g/kg、0.3 g/kg双环醇灌胃.干预后8周时,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降钙素原(PCT)、D-乳酸、内毒素(LPS)] 、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8周时,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8、TNF-α、ALT、AST、PCT、LPS、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环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8、TNF-α、ALT、AST、PCT、LPS、D-乳酸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双环醇剂量越大,血清中IL-1β、IL-8、TNF-α、ALT、AST、PCT、LPS、D-乳酸的水平越低(P<0.05).[结论] 双环醇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胃肠功能及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能够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是治疗肝硬化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环醇治疗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ALD)的可能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各24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白酒灌胃造模,干预组于第4周开始每日加用双环醇灌胃,200 mg/(kg·d),连续给药4周;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结果模型组肝脏呈进行性肝细胞损伤坏死及脂肪变性,干预组给药后病变程度显著轻于模型组大鼠。模型组第6、8周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第6周GSH含量低于对照组,高于模型组(P<0.05),第8周GSH含量及乙醇脱氢酶(ADH)、ALDH活性均高于模型组(P<0.05)。第6周,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大鼠TG低于模型组(P<0.01)。第8周,模型组大鼠血清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上述各指标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双环醇能有效抑制ALD导致的肝脏脂肪堆积,对酒精引起的肝组织、肝脏细胞结构损伤及肝功能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儿童药物利用评价方法,应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DUI)评价伏立康唑在儿童中用药剂量的合理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6月使用伏立康唑的出院儿童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体质量分组,计算cDUI。结果按负荷剂量给药方案计算,伏立康唑口服剂型与注射剂型各体质量组cDUI基本接近1(伏立康唑口服剂型体质量<10 kg组cDUI为1.27,提示该组用药剂量偏大)。以非负荷剂量给药方案计算,伏立康唑口服剂型与注射剂型各体质量组cDUI普遍<0.8(伏立康唑注射剂型体质量<10 kg组cDUI为0.94),伏立康唑注射剂型体质量>40 kg组低至0.55。结论负荷剂量给药组伏立康唑给药剂量基本合理,非负荷剂量给药组剂量偏小,cDUI方法的建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虽然现有的体系与方法仍存在一些缺陷,但在评估儿童用药剂量合理性方面仍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例79岁女性患者因"小细胞肺癌Ⅳ期"入院,入院后由于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化疗,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个体化用药方案及用药监护计划的制定,协同医师为患者制定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的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优化安罗替尼给药剂量,患者耐受性良好,顺利完成本周期治疗,并对患者院外用药及监测随访进行指导.在新型抗肿瘤药物用药经验相...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型优化氟康唑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给药方案,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胎龄、体 重及血肌酐对低体重早产儿进行分组,结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分布情 况,以及氟康唑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应用Crystal Ball 11.1.2.2软件对不同组的不同给药方案进行蒙特卡洛模拟 (MCS),以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为评价指标。结果 当感染真菌MIC值≤2μg/mL,氟康唑给药剂量6mg/(kg·d) 时,PTA>90%,MIC值≥4μg/mL时,则需要适当增加给药剂量以满足治疗效果。当MIC值≤1μg/mL时,3mg/(kg·d)可满足治疗 效果。对于超早期早产儿,氟康唑给药剂量6mg/(kg·d)可以满足MIC值≤4μg/mL治疗效果。对于28周以后早产儿,只有当血肌 酐正常或大于正常值时,氟康唑给药剂量6mg/(kg·d)可以满足MIC为4μg/mL治疗效果。血肌酐低于正常值者,应适当增加该药 剂量。氟康唑3mg/(kg·d)治疗白念珠菌均可满足CFR>90%,而对于热带念珠菌治疗,氟康唑6mg/(kg·d)才能满足CFR>90%,但 对于近平滑念珠菌治疗,血肌酐低于正常值者,则需要增加氟康唑剂量。对于超早产儿,血肌酐正常或大于正常值,氟康唑 6mg/(kg·d)基本能满足CFR>90%,而对于28周以后,血肌酐正常的早产儿,氟康唑9mg/(kg·d)以上才能满足CFR>90%,血肌酐 高于正常值者,应用氟康唑6mg/(kg·d)足以满足CFR>90%。结论 氟康唑6mg/(kg·d)给药剂量基本能满足低体重早产儿血肌酐正 常或高于正常者的治疗需要,但PTA值受胎龄、体重、血肌酐的影响,CFR值与病原菌MIC分布有关;因此个体到达理想治疗 效果,应结合群体药动学与蒙特卡洛模型,以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