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骨脂致肝损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ETCM、CT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肝损伤相关靶蛋白,然后与成分作用靶标匹配得到共有靶基因,构建补骨脂肝损伤蛋白互作网络、潜在毒性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并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体外细胞试验方法对补骨脂致肝损伤关键靶标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25个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与肝损伤共同作用靶标136个,其中PIK3CA、HSP90AA1、SRC及AKT1等可能是补骨脂致肝损伤的关键靶点。补骨脂致肝损伤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可能是通过对细胞凋亡、黏着斑、胆汁分泌等的调控引起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补骨脂中潜在毒性成分与关键靶标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体外细胞试验结果验证补骨脂主要成分可抑制MAPK1、PIK3CA、AKT1和JAK2的mRNA的表达,引起肝脏的损伤。结论 补骨脂致肝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阐...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祛肺毒一号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祛肺毒一号方中各药味的归经,并构建药味-归经网络;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并筛选祛肺毒一号方中各药味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文献检索补充不满足上述条件但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味子及配伍甘草对正常小鼠血脂及对肝脏TG合成途径的影响。方法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五味子组(SF)、五味子-甘草(SG)1∶1和1∶1.5组。C组灌胃生理盐水,SF、SG 1∶1和1∶1.5组分别灌胃含五味子生药量为3.9 g·kg^-1的提取物,共计10 d。生化法检测血清TG、TC、LDL-C、HDL-C水平及ALT活性;ELISA检测肝脏FAS、ACC活性和GPAT、AC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REBP-1c和PPARα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SF明显升高血清TG和TC水平,降低HDL水平,病理学可见较多脂肪空泡,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升高ACC活性和GPAT水平,上调肝脏SREBP-1c的表达,下调PPARα的表达。与SF相比,SG 1∶1明显降低血清TG水平及ALT活性,降低GPAT和ACO水平;SG 1∶1和1∶1.5下调肝脏SREBP-1c的表达,上调PPARα的表达。结论大剂量五味子可升高正常小鼠血清TG和TC,配伍甘草可调节TG合成途径相关蛋白而改善升高的血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剂量五味子配伍甘草后对肝细胞脂质堆积的干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给予五味子(SF,五味子生药量为3.9 g·kg-1的醇提物)、五味子-甘草(SG,1∶1,1∶1.5,3.9 g·kg-1),1次/d,连续给药7 d后制备含药血清。基于L02细胞,分对照组(C)、SF、SG(1∶1)和(1∶1.5)组,作用48 h后,检测LDH释放量、细胞内TG、TC含量;RT-PCR法检测PPAR-α、PPAR-γ、Fabp1/2、SREBP1c、ACCα、FAS的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SF升高TG、TC含量,降低PPAR-α、PPAR-γ的mRNA表达,升高SREBP1c、ACCα的mRNA表达;与SF比,SG(1∶1)降低TG、TC含量,降低Fabp1/2、FAS的mRNA表达,升高SREBP1c的mRNA表达;SG(1∶1.5)仅降低TC含量,升高PPAR-γ、SREBP1c的mRNA表达,降低Fabp1/2、FAS的mRNA表达。结论五味子含药血清可显著升高肝细胞中TG、TC含量,配伍甘草可降低其升高的TG、TC含量,降低脂质堆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PAR-α、PPAR-γ、Fabp1/2、SREBP1c、ACCα、FAS基因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比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 H 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20年4月以前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上的文献,提取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比单用恩替卡韦治疗CHB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 M 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30篇文献,其中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联合治疗组)1528例,恩替卡韦组1492例,M eta分析结果显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应用比单用恩替卡韦治疗CHB,在治疗3、6、12个月时,对增加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与降低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存在明显优势(P<0.05);有8篇文献报道了头晕、消化道不适等轻微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比单用恩替卡韦治疗CHB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C HB比单用恩替卡韦在临床疗效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仍需要高质量大样本RC Ts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主要药效成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JAK/STAT信号通路、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分子、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阐明脑心通胶囊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12个脑心通胶囊药效成分[咖啡酸(1.56~200μmol/L)、阿魏酸(1.56~200μg/mL)、洋川芎内酯H...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Pubmed、Elseiver、Ovi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有关IL-1基因多态性与MS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研究的各基因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均未见明显发表偏倚.在LL vs.22模型中,IL-1ra(VNTR)基因位点中LL为MS的保护性基因型(OR=0.819,95%CI:0.683~0.982,P=0.031),而IL-1β(+3953)、IL-1α(-889)、IL-1β(-511)未见有显著关联.亚组分析中,发现IL-1α(-889)C等位基因与IL-1β(+3953)C等位基因分别是亚洲MS患者的风险性、保护性因素(OR=1.453,95%CI:1.204~1.755,P=0.000;OR=0.591,95%CI:0.459~0.762,P=0.000),而IL-1α(-889)C等位基因则是位于">50°N"MS患者的保护性因素(OR=0.815,95%CI:0.695~0.957,P=0.012).结论 IL-1基因多态性与MS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有相关性,且与种族和地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