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排球运动是一种隔网对抗性球类项目,比赛和训练中手部触球时瞬间发力,伴有一定方向的力改变球的运动轨迹.与此同时,球体对手也产生一定的应力刺激.根据Wolff定律[1]和骨生物力学特性[2],骨骼在承受不同方式和方向的载荷时会产生一定的应力以抗衡外力刺激,其形态结构遵循力学规律发生适应性改变.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部分腕骨有体积增大、CT值降低等变化[3].为进一步探讨手部应力刺激对手骨形态结构的影响,本文选择了掌骨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临床诊断分析中,应用精神分析理论探寻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不常见,作者应用精神分析理论探寻疾病的发病机制,对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很有裨益,现将该典型案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可视人流系统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早孕计划流产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 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在超声可视人流系统下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按传统式行人工流产术,观察2组术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均在术后2周、1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术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可视人流系统下行人工流产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人工流产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掌部功力运动对掌骨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高水平单掌断砖功力运动者8人、普通体育运动者8人,均为男性。用螺旋CT扫描手掌部,对各掌骨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测量其体积、骨皮质厚度和第Ⅴ掌骨弯曲度。结果功力组右手第Ⅱ至第Ⅴ掌骨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右手第V掌骨体积大于左手(P<0.05)。功力组右手第Ⅱ至第Ⅴ掌骨横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右手第Ⅴ掌骨横径大于左手(P﹤0.01)。功力组右手第Ⅴ掌骨骨皮质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右手第Ⅳ和第Ⅴ掌骨骨皮质厚度均大于左手(P﹤0.05,P﹤0.01)。功力组右手第Ⅴ掌骨骨皮质厚度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功力组右手第Ⅴ掌骨弯曲度大于对照组(P﹤0.05),右手第Ⅴ掌骨弯曲度大于左手(P﹤0.05)。结论长期功力运动(单掌断砖)所引发的大负荷应力刺激可使掌骨形态结构发生特异性和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右手(发力手)骨体积增大、骨横径增大、骨皮质增厚和第Ⅴ掌骨弯曲度改变,该骨学特征是除了运动技巧以外腕掌部巨大爆发力或剪切力发生的功能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5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研究组142例,用制霉素阴道栓1枚/d,放置阴道深部连续7 d,月经前后1周内再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2粒置于阴道深部,连续7d。对照组143例,用制霉素阴道栓1枚/d,放置阴道深部连续7 d,,观察用药后1周、4周、8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用药1周后复查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8.5%、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8周后复查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0%、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霉素阴道栓和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效果满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5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研究组142例,用制霉素阴道栓1枚/d,放置阴道深部连续7d,月经前后1周内再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2粒置于阴道深部,连续7d。对照组143例,用制霉素阴道栓1枚/日,放置阴道深部连续7d,观察用药后1周、4周、8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用药后1周后复查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8.5%、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8周后复查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0%、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霉素阴道栓和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效果满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梁艳楠  刘颖  贾慧贤 《黑龙江医学》2008,32(12):933-933
目的探讨分娩后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0-2006年间,收治的2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周期性局部疼痛、肿块,术前能够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无复发。结论局限性子宫内膜细胞移植,是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典型症状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伴肿块,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正确诊断。彻底手术是惟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尽量减少或避免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