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快速、灵敏测定Sprague-Dawley (SD)大鼠血浆中紫杉醇前药(Pro-PTX)及紫杉醇(PTX)的浓度。血浆样本以乙腈(0.1%甲酸)沉淀蛋白后,选用Ultimate AQ-C18色谱柱(50 mm×3.0 mm, 3μm),以乙腈-1 mmol·L-1甲酸铵(含0.1%甲酸)为流动相,选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选择监测离子反应分别为m/z 983.4→415.2 (Pro-PTX)、m/z 854.4→286.1(PTX)和m/z 808.3→527.2 (多西他赛,内标)。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血浆中Pro-PTX和PTX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0~500 ng·mL-1(r> 0.99)和4.00~1 000 ng·mL-1(r> 0.99),定量下限分别为2.00和4.00 ng·mL-1; Pro-PTX和PTX低、中、高三浓度的质控样本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9%...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新鱼腥草素钠缩合反应机制并鉴定稳定化缩合产物的化学结构, 制备了二聚物并进行转化反应, 采用LC-DAD-MS/MS联用技术分析转化产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及质谱信息,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转化动力学及转化半衰期。经有机溶剂萃取及柱层析分离纯化, 制备了稳定化缩合产物对照品, 采用红外、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并将LC-MS/MS分析结果与二聚物转化产物进行比较。二聚物结构不稳定, 在水溶液中易解离生成游离的十二酰乙醛, 进而发生三分子环合加成−原位脱水缩合反应, 生成含六元环稳定结构的1,3,5-三- (十二烷酰基)-苯 (三聚物), 转化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25 ℃ (298 K) 和100 ℃ (373 k) 条件下转化半衰期分别为3.17 h和6.39 min。二聚物系缩合过程中的中间过渡状态, 推测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中的缩合产物主要以三聚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紫草中萘醌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离与鉴别。方法:采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100 mm×4.6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使用甲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载气温度为450℃,质量扫描范围(m/z)为1001 000。结果:推断出紫草中可能含有紫草素、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和α-甲基-正丁酰紫草素等10种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高效,可为紫草的药效学和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LC-HR-MS/MS技术研究紫草中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LC-HR-MS/MS法,使用C18(4.6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H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雾化温度为300℃;离子传输管温度为380℃,质量扫描范围为m/z 100~1 500。结果:以酚酸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为指导,参照紫草中已报道成分的质谱数据,分析推断了紫草中可能含有紫草酸、咖啡酸四聚体、迷迭香酸、和丹酚酸C等9个化学成分。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紫草中酚酸类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兰索拉唑肠溶胶囊中杂质的检查方法,进行稳定性考察,确证杂质的结构。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进行杂质检查的方法学研究及稳定性考察;采用Supelcosil LC–ABZ色谱柱(250 mm×3.0 mm,5μm),Diamond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1.67%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6.2)-乙腈(65:35),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0℃。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及标准杂质对照法进行杂质的结构确证。通过相对分子质量(Mr)、分子离子峰(m/z)及液相色谱保留时间(tR)三方面的信息进行杂质的结构确证。结果:供试品经强制破坏后各杂质峰与主峰均能达到基线分离。最低检测限0.05 ng(S/N=3)。不同放置时间主峰峰面积的RSD=0.67%(n=5);改变流动相pH,主峰峰面积的RSD=0.14%(n=3);改变柱温,主峰峰面积的RSD=1.4%(n=3)。杂质E的浓度在1.60~6.4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主峰及各杂质对照峰的峰纯度良好。结论:确证了供试品中杂质的结构,建立了杂质检查的方法,此法简便易行,耐用性好,专属性强,灵敏,准确,适用于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剂中杂质的确证、检查及控制。  相似文献   
6.
华北岩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华北岩黄芪Hedysarumgmelin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并用各种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华北岩黄芪的根部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圆果皂苷元(1)、黄豆醇B(2)、羽扇豆醇(3)、香豆雌酚(4)、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5)、β谷甾醇(6)、软脂酸(7)和α软脂酸甘油酯(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获得,本文对圆果皂苷元的1H、13CNMR谱首次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7.
体外培养多细胞肿瘤球(multicellular tumor spheroids, MCTS)可以模拟体内肿瘤组织结构与代谢特征,对于研究肿瘤细胞代谢表型及其药物干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食管癌MCTS,经紫杉醇(paclitaxel,PTX)普通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三种剂型分别处理后制备MCTS冰冻切片,采用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AFADESI-MSI)建立了MCTS质谱成像分析方法,实现了对紫杉醇不同剂型处理后PTX在MCTS中渗透和富集过程的可视化,并对紫杉醇注射液组开展了空间分辨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在MCTS模型中的渗透和富集行为与剂型有关,紫杉醇注射剂给药后MCTS中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最初的0~4 h MCTS代谢变化以中高极性代谢物和一些脂类代谢物的下调为主,主要发生在MCTS中心区域;给药8~72 h, MCTS代谢变化以脂类代谢物上调为主,主要发生在MCTS外周区域。本研究将体内相关性强的MCTS模型与免标记、高灵敏、高覆盖的质谱成像技术相结合,为药物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8.
羟自由基的产生、捕集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系统介绍了羟自由基的产生体系、捕集剂及检测方法,包括电子自旋共振法、荧光法、电化学检测法、紫外法、化学发光法及质谱分析法,并比较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小鼠直接腘窝淋巴结(D-PLNA)和报告抗原腘窝淋巴结(RA-PLNA)对脉络宁、生脉、丹香冠心3种中药注射液的免疫毒性进行评价。方法:D-PLNA模型中设脉络宁、生脉、丹香冠心3种中药注射液,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阳性药物苯妥英钠对照组;RA-PLNA模型中上述各组分别加入报告抗原三硝基苯基聚蔗糖(TNP-Ficoll)和三硝基苯基卵蛋白(TNP-OVA),每组8只BALB/c小鼠,于左足趾部给药50 μL。第7天处死小鼠分离腘窝淋巴结,研磨制备淋巴单细胞悬液并进行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指数;将细胞悬液培养于96孔板中,加入刺激剂共孵育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免疫球蛋白IgE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小鼠D-PLNA模型中,仅丹香冠心注射液组腘窝淋巴结细胞数显著增加(P < 0.05);小鼠RA-PLNA模型中,各给药组与TNP-Ficoll作用时,细胞数目和MCP-1浓度均显著升高(P < 0.05),各给药组与TNP-OVA作用时,脉络宁注射液能显著刺激IgE分泌,同时丹香冠心注射液IgE和MCP-1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 < 0.05)。结论:脉络宁和生脉注射液仅在加入报告抗原后引起小鼠淋巴结阳性反应,说明两者中可能存在作为半抗原的小分子物质诱发I型超敏反应,而丹香冠心注射液成分复杂,可能直接诱导Ⅰ型超敏反应,也可能存在新的抗原或表位诱发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组学水平可视化5-羟甲基糠醛(5-HMF)给药后肾脏组织代谢的时空变化,探索可能的肾毒性机制。方法 5-HMF 300 mg·kg-1静脉给药ICR小鼠(给药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于1、4、24 h时间点分别取材肾组织,制作冰冻组织切片;采用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AFADESI-MSI)技术,获取各类代谢物在组织切片中的空间分布;按肾脏的解剖区域提取代谢物信息,结合时空的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并鉴定毒性相关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两组间主要差异代谢物有苯丙氨酸、腺苷、腺嘌呤、次黄嘌呤、鸟苷单磷酸、FA-22∶6等,重要的代谢通路为嘌呤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合成、三羧酸循环和嘧啶代谢5个通路。同时发现长链脂肪酸和磷脂类上调,提示5-HMF毒性机制还可能与扰乱脂肪酸氧化和脂质代谢相关。将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对比,挖掘出次黄嘌呤、FA-22∶6、LPG-22∶6可作为潜在的毒性预测标志物,给药后4 h为最佳检测时间。结论该方法实现了5-HMF引起肾脏代谢的时空分析,揭示了5-HMF可能的肾毒性机制,展现了质谱成像技术应用于药物毒理学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