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和周边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20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左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A峰速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和左心室肥厚具有较好的逆转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妊娠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和周边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氨蝶呤50mg(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注入)。评定两组治疗6个月的疗效,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失败率、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及白细胞降低、肝酶升高、口腔炎、消化道炎症、发热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实行处方点评对门诊处方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效分析。方法抽取2007年三、四季(处方点评前)3000张门诊处方,对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定量评价,其结果与2011年三、四季(处方点评后)同期同量点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实行处方点评前后,不合格处方率分别为23.10%、1.87%(P〈0.01)。结论处方点评大大降低了门诊处方的不合格率,临床合理用药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这有赖于政策的出台以及医院、科室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口服单剂量药品裸片"图文证书"数据库字典联合查询系统的构建以及应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中心智慧药房口服拆零药品裸片进行图例采集,建立配以临床用药指导等信息的"图文证书"数据库字典,计算机中心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可安装于手机的查询系统,实现药品信息的快速检索.结果 查询系统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儿用药片不同方法分剂量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刀片切割(A法)和磨粉分包(B法)对3种小儿用药片进行分剂量处理,每组各处理30片,精密称定,计算平均片重、重量损失百分比、重量差异及合格率,根据统计学结果分析比较A、B法分剂量的准确性。结果三种小儿用药片采用A、B法分剂量,两种方法的分剂量平均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法重量损失百分比范围分别为1.00%-8.82%、9.13%-25.94%;两种方法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合格率范围分别为35.71%-90.00%、16.00%-28.57%;A法分的剂量越多,重量损失及差异越大,合格率也越低。结论三种药片A、B法分剂量的准确性均不理想,临床用药应引起足够重视,需要使用分剂量药品时,应尽量避免用B法,A法也不宜分的剂量过小。  相似文献   
6.
7.
谭洁英  蔡育红  李健灿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35-136,139
药房是患者就诊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医疗服务的重要表现,药房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满意度。本文通过对某基层医院综合药房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回顾物流管理系统建设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必要性及实施效果,从而优化药房的管理体系,提高药师的工作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以供其他基层医院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本院2010年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Microft Office Excel和SPSS 19.0等软件,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上报到广东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6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其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ADR类型及不同剂型药物的分布情况等。结果 ADR发生的性别分布偏向男性患者(60.95%),这一偏向比2010年8月前更为明显(P<0.01),尤其是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注射剂的ADR发生率最高,占86.64%,其次口服制剂,占13.16%,其中口服剂型发生的ADR中严重的28例(43.07%);引起ADR前3类药物分别是抗微生物药物、中成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结论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培训,对已知的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怀疑药物应重点监控,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和中成药,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口服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内容的标注情况,为特殊人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文对我院250份口服药说明书的用药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口服药说明书中特殊人群用药项目存在缺失。结论:需要完善药品说明书,保障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