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获得性肺炎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西安市第一医院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4月30日收治的10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60岁以下患30例,占28.9%,60岁以上患74例,占71.1%。重症肺炎9例,占8.7%,治愈100例,死亡4例,病死率3.8%。结论 高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危险因素,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儿童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疗效的5年随访结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囊膜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及IOL植入术的2~7岁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72例144眼进行连续5年的随访观察,所有患儿均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泡微石症(PAM)的诊断及其治疗现状。方法 5例PAM均经病理证实,常规行胸片、CT及高分辨CT检查,3例行肺功能检查,并对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治疗现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胞片表现为弥漫微细结节。CT肺窗示两肺实质内可见弥漫性微结节,以中下肺野的胸膜下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最为密集,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高分辨CT可更清晰、更准确地显示肺野磨玻璃样改变及肺内微结石、微小气肿和间质纤维化的范围和程度。肺功能检查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 高分辨CT是诊断PAM最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该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谭楠  吴昌归 《医学争鸣》2007,28(8):724-726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IL- 4,IL- 5的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 4,IL- 5水平.结果: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低于非急性发作期(P<0.01);哮喘患者IL- 4,IL- 5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急性发作期患者IL- 4,IL- 5的表达水平高于非急性发作期(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与IL- 4,IL- 5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5,-0.767,P<0.01).结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的疾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导致哮喘患者细胞免疫失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溴索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102例)给予大剂量(60 mg/次)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小剂量组(98例)给予小剂量(30 mg/次)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通过比较治疗后的疗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不同剂量氨溴索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大剂量组有效率89.2%,小剂量组有效率75.5%,大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前,两组CRP和TNF-α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大剂量组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和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VC、FEV1和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大剂量组上述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小肺部炎症反应,提高肺部通气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广瑛  谭楠 《眼科研究》2010,28(5):462-466
目的探讨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AC—PIOLS)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资料齐全的18例30眼行AC—PIOLS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随访2a,分别于术前,术后1、6、12、24个月检测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屈光度(SE),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ACD)、对比敏感度(CSF)、眩光敏感度和波前相差等,并分别将术前与术后1a和术后2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术后1a,14眼(46.7%)近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2a,19眼(63.3%)较术前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79,P=0.031)。术后1a,BCVA较术前提高≥1行者为56.7%(17/30),术后2a为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2,P〈0.01)。术后2a SE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频段的CS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尤其在低中频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阶像差较术前增高,球差、彗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a,各时间点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眼瞳孔轻度变形,6眼虹膜夹持部出现轻度虹膜色素脱失,4眼主诉眩光和光晕感。结论AC—PIOLS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背景 亚硒酸钠诱导的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氧化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但其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 观察NAC对亚硒酸钠诱导大鼠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白内障的药物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分为预防部分和治疗部分.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正常对照组2、硒性白内障组、NAC白内障预防组、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及NAC白内障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3.46 mg/kg亚硒酸钠颈部皮下注射法制作硒性白内障模型,隔日1次,共3次.预防实验时在首次注射亚硒酸钠前30 min大鼠腹腔内注射2 mmol/L NAC,每日1次,共6次;治疗实验时,硒性白内障大鼠造模后1d腹腔内注射2 mmol/LNAC,每日1次,共1个月;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每周各组大鼠在裂隙灯下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并参考LOCSⅢ标准进行分级.各实验组大鼠最后一次注药后制备晶状体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s)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亚硒酸钠对晶状体中caspase-3的影响;对各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生化测定.结果 实验后7d正常大鼠晶状体透明.硒性白内障组Ⅴ级晶状体混浊者有11只眼,NAC白内障预防组仅有Ⅱ级混浊8只眼和Ⅰ级混浊2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0,P<0.05).实验后30d,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和NAC白内障治疗组Ⅳ~Ⅴ级晶状体混浊均为20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3,P>0.05).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正常对照组LECs及晶状体纤维结构正常,硒性白内障组、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和NAC白内障治疗组LECs与前囊部分分离,排列疏松紊乱,细胞膜破裂,细胞核呈椭圆形或长条形,晶状体纤维断裂,NAC白内障预防组晶状体结构破坏程度较轻.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硒性白内障组、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和NAC白内障治疗组晶状体前囊分层,外膜脱离,深层可见“变性球样小体”,纤维紊乱破碎,形成无结构的“水泥样”外观.硒性白内障组caspase-3和SOD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D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白内障预防组caspase-3和SOD的表达明显高于硒性白内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与NAC白内障治疗组caspase-3、SOD和MDA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与NAC白内障治疗组比较,caspase-3、SOD和MD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可以提高晶状体组织中SOD的活性,减少MDA生成,降低caspase-3的活性,从而减轻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对早期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延缓和预防作用,但对于已经形成的白内障无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谭楠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292-1294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3例哮喘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患者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0.32±0.13)较对照组(1.15±0.3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0.22±0.06)较非急性发作期患者(0.47±0.1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重度患者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0.18±0.04)较对照组(0.29±0.0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中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与疾病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Foxp3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肺功能。结果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为3.02±1.8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明显低于非急性发作期(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D_4~+CD_(25)~+T细胞百分率与FEV1呈显著正相关(r=0.5874,P<0.01)。结论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的疾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导致哮喘患者细胞免疫失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