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7~2002年脑率中后继发癫痫42例,就其发作类型,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与卒中类型、部位、范围的关系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69%;卒中后继发癫痫多在卒中早期(2月内)出现,占52.4%各种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脑出血5.7%,脑梗死7.9%,蛛网膜下腔出血6.2%;继发癫痫在脑叶卒中多见,共占76.1%癫痫与卒中病灶的大小有关,脑梗死病灶直径2 cm以上及脑出血量大于10 ml以上者分别占本组继发癫痫的83.3%和75%;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预后有明显区别.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形式多见,常于卒中早期发作,多发生于脑叶病变,与病灶大小有关.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不需长期服用抗痫药,迟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2.
破伤风是以破伤风梭菌从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产生痉挛毒素,导致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迅速,失治误治则危及生命。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破伤风患者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患者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住我院ICU的150例血栓性疾病高危患者分为A组和B组,2组治疗方案均按照各类疾病相对应的治疗方案,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LGT-2200DVT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下称治疗仪)治疗,B组患者不使用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A组所有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上述治疗,并无血栓性事件发生;B组中有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肺栓塞;A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下降明显,该组中99.1%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恢复正常。结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能够迅速降低D-二聚体水平,可有效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谭并志 《内科》2014,(6):669-67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营养、机械通气、激素和其他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肺泡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感染患者可以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治疗组采用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组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评价预后。结果78例病人治疗结束后,根据伤后6个月评价预后,亚低温治疗组3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3例,中残7例,重残及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对照治疗组39例患者,恢复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0例,死亡13例。亚低温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预防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6.67%,而治疗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6.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可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值的变化,近年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临床价值的评估,文献报道不尽一致。为进一步探讨脑组织损伤时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8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急性脑血管病组:均为4年内我院住院患者共88例,男性5 3例,女性35例,年龄4 9~81岁,平均年龄(6 6 .1±7.4 )岁。其中脑梗死组患者4 6例,脑出血组患者4 2例,所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同时参照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1997~2002年脑卒中后继发癫痫42例,就其发作类型,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与卒中类型、部位、范围的关系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69%;卒中后继发癫痫多在卒中早期(2月内)出现,占52.4%:各种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脑出血5.7%,脑梗死7.9%,蛛网膜下腔出血6.2%;继发癫痫在脑叶卒中多见,共占76.1%:癫痫与卒中病灶的大小有关,脑梗死病灶直径2cm以上及脑出血量大于10ml以上者分别占本组继发癫痫的83.3%和75%;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预后有明显区剐。结论 脑卒中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形式多见,常于卒中早期发作,多发生于脑叶病变,与病灶大小有关。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不需长期服用抗痫药,迟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使用IABP治疗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观察应用IABP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变化。结果应用IABP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减少,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予以IABP治疗,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左心室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治疗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综述半生药型和全生药型中药袋泡剂的工艺研究,为开展中药袋泡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现有中药袋泡剂工艺已有综合全面的发展,中药袋泡剂工艺简单易行,能有效地保存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药材浸出率高于汤剂,利于贮存运输,生产成本低,适合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