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什么是SAAG及诊断门脉高压腹水的价值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 SAAG)是血清白蛋白与同日内测得的腹水白蛋白之间的差值(SAAG=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SAAG≥11g/L的腹水提示为门脉高压所致,包括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巨大的肝脏占位及门静脉血栓等.SAAG<11g/L则为非门脉高压性腹水,如腹腔肿瘤、腹腔结核、胰源性腹水及肾病综合征等[1].通过对各种原因所致腹水的病例分析发现,SAAG对腹水病因诊断的准确率远远高于传统的以腹水蛋白总量(ascites fluid total protein, AFTP)定义的渗漏出液概念,两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100%及55.6%~76%.  相似文献   
2.
胡桃夹食管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鹏雁 《中国医刊》2003,38(10):19-21
胡桃夹食管 (nutcrackeresophagus,NE)是一种已被公认为是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在食管压力测定时具有食管远端的平均蠕动收缩压超过正常范围 2个标准差为特征的压力检测异常。早在 1 977年Brand和他的同事第一个报告了在非心性胸痛患者中有 41 %的病人伴有高幅蠕动收缩。1 979年Benjamin等再次确认了这些临床观察并和Castell为描述这种疾病而建议将其命名为NE。此后许多研究者都选择了这种非常规的、然而又是客观流行的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含有病生理状态的称谓。并被写入教科书。1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些研究者争论NE是否是…  相似文献   
3.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红梅  谢鹏雁 《中国医刊》2003,38(10):17-18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是降低LES压力 ,缓解吞咽困难和预防不可逆的食管损伤。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气囊扩张和外科手术。2 0 0 1年美国学者Richter比较了贲门失弛缓症的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费用 ,推荐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经济实用方案 :适宜行手术的有症状患者可根据医师的建议和经验 ,选择分级气囊扩张或腹腔镜Heller术 ;气囊扩张治疗无效者应行肌切开术 ;对于不宜行手术者 ,开始可注射肉毒毒素 ,无效者用硝苯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可能有效 ;巨食管 (乙状食管 ,直径大于 8cm)或LES压力低而有持续症状的患者可…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2岁。因“纳差3个月,腹胀2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食欲减退,进食量明显减少,并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少量胃内容物,伴间断上腹部隐痛不适,自服“摩罗丹”略好转。2个月前自觉腹胀并发现腹部渐膨隆。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对称水肿并渐加重,同时伴尿量减少。入院前4天于门诊进行生化检查发现:ALR18.1g/L↓↓,转氨酶正常。B超提示:肝脏大小正常,回声不均质,纹理粗;门静脉宽1.2cm;脾肋问厚5.6cm,肋下长5.0cm;少量腹水,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患者,男,82岁。主因“反复咳嗽、喘息30余年,加重2天”收住本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RICU)。患者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喘息,予抗感染及止咳化痰治疗后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于受凉后及冬春季节交替时加重,严重时夜间不能平卧,予抗炎平喘、扩张支气管、抗感染及止咳化痰治疗后可缓解。曾多次就诊于本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弥散功能正常。长期予茶碱、支气管扩张剂及小剂量激素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控制尚可,日常活动无明显喘憋。近5年喘憋急性大发作次数频繁,平均每年因喘憋急性发作需收住急诊或病房2~3次。近2日因再度出现咳嗽、喘息,稍事活动喘憋、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入院。自发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大便干燥,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常见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国内据北京、上海两地普查,估计人群发病率约5.77%。GERD除了可累及消化道外,还可累及口腔、咽喉、肺等多个部位,近年来,GERD对呼吸系统的损害更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门诊慢性便秘患者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慢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全面评估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学、发病诱因、既往治疗情况、精神心理状态等可更好地指导治疗。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统计2007年3~5月北京地区10家医院门诊患者中的慢性便秘患者,并对561例慢性便秘患者行问卷调查,包括治疗、症状谱、心理学等方面。结果:研究期间内10家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总人次73 923人次,慢性便秘患者共3009例次(4.1%),其中重度便秘患者649例次(21.6%)。561例慢性便秘患者中,25.1%的患者发病有一定诱因。62.2%的患者不完全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通便药。排便费力为最常见(74.8%)和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61.2%)。27.5%的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症状,41.2%合并消化不良症状。52.7%的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结论:消化内科门诊中慢性便秘和重度便秘患者较多,排便费力是最常见、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合并胃食管反流和(或)消化不良症状常见,患者易有焦虑和(或)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在西方,人群中每天出现烧心症状的占7%,GERD的患病率为7%-14%^[1];我国GERD的发病率较西方低,但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1996年潘国宗和许国铭等调查北京、上海两地人群中每日有烧心者占2.5%,GERD患病率为5.77%^[2]。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17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GERD的发病率占第三位,经济支出占第一位;在美国大约有1900万人为GERD所困扰,每年为此直接耗费约93亿美元”^[3]。GERD发病率如此之高,经济负担如此之重,已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国内学者对此研究较少,本文将概述一下GERD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以便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冯莉莉  谢鹏雁 《中国医刊》2005,40(11):29-30
目的以2000年杭州会议制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为标准评价Ranson、Glascow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311例AP的临床资料,进行不同的分组研究,并使用SPSS10.0完成统计分析.两个率的比较应用卡方x2和Fisher精确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nson≥3和Glascow≥3是预测AP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其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99.6%和82.4%,99%;评分系统中血钙<2mmol/L;低蛋白血症(ALB<32g/L);高血糖(Glu>11.2mmol/L)及高龄(age>60岁)均可作为独立因素对病情的严重性进行判断.结论Ranson及Glascow评分及其组成成分包括高龄、低血钙、低蛋白血症及高血糖均能很好的对AP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6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青年人(35岁以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86年1月至2000年12月15年间我院收治的69例青年人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共69例,男性29例,占42.03%;女性40例,占57.97%;年龄最小15岁。组织学表现以低分化腺癌(40例,占57.97%)和粘液腺癌(13例,占18.80%)为多见(两者共占76.77%);确诊的主要方法是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分期以Ⅲ、Ⅳ期占多数(58例占84%),年龄越小晚期比例越大。本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11.6%(8/69)。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警示指标隐匿,较难早期诊断。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水平对早期诊断、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