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介入手术患儿48例,随机分平均为S、P两组,每组24例.S组入室后静注氯胺酮1.5 mg/kg,安静后半开放吸入七氟醚,浓度6%,氧流量2~3 L/min;P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丙泊酚1 mg/kg诱导,以丙泊酚100 μg/(kg·min)泵注维持.观察各组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5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变化;记录术中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毕苏醒时间;术前和术后24 h分别抽取4 mL血,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BIL)含量.结果:P组T1、T2时点SpO2显著降低(P<0.05);S组术中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5);术后两组惠儿肝功能指标有轻微上升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Ⅰ~Ⅲ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A组(P<0.01).在插管后1,3,5 min 3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3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0.01);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0.01),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 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I~III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 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静脉诱导组(P< 0.01)。在插管后1,3,5 min三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 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三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 0.01); 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 0.01), B组相比A组有显著差别(P< 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4.
谢观土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54-1754
笔者将异丙酚用于小儿唇裂手术麻醉,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先天性唇裂的幼儿,男16例,女14例,年龄5个月~2岁,体重7.5~12 kg,ASA Ⅰ级,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在儿童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 组),另一组为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R组:予以瑞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mg/kg 60s内缓慢推注诱导,术中以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1和丙泊酚5mg·kg-1·h-1持续微泵输注,必要时追加丙泊酚1~2mg/kg;F组:予以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推注诱导,术中以丙泊酚8m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必要时追加丙泊酚1~2mg/kg,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肠镜检查操作.监测操作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 值、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患儿的体动率.结果 R组在睫毛反射消失和操作时SpO2下降较F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操作检查时,F组血压、心率升高较R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F组诱导时间和术中体动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F组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两组相比较,R组比F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微泵输入可安全应用于儿童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不同浓度氯胺酮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100例择期体表手术的小儿分为5组,每组20例。采用单纯异丙酚(P组)及异丙酚复合血药浓度分别为0.20mg/L(PK1组)、0.40mg/L(PK2组)、0.60mg/L(PK3组)和0.80mg/L(PK4组)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TIVA),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记录各组患儿入室安静时(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5min(T4)、术毕时(T5)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的通气情况,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期状况。结果:与P组相比,PK1、PK2、PK3和PK4组异丙酚用量呈显著递减趋势,减少约13%~28%(P<0.05)。术中P组和PK4组MAP及HR显著升高(P<0.05),PK1、PK2和PK3组无明显改变。术中P组麻醉效果评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PK1、PK2和PK3通气情况评分显著优于P组和PK4组。PK4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术后躁动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 0例拟诊为气管异物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异丙酚、芬太尼组 ;对照组 :异丙酚、rOH组。记录术中喉痉挛、呛咳、屏气、下颌松弛度及SpO2 ,RR ,SBP数据。结果 所有患儿都顺利进行异物取出术或支气管镜检术。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率、血压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应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 ,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且可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减少麻醉并发症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介入手术患儿48例,随机分平均为S、P两组,每组24例。S组入室后静注氯胺酮1.5mg/kg,安静后半开放吸入七氟醚,浓度6%,氧流量2~3L/min;P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丙泊酚1mg/kg诱导,以丙泊酚100μg/(kg&#183;min)泵注维持。观察各组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5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变化;记录术中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毕苏醒时间;术前和术后24h分别抽取4mL血,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BIL)含量。结果:P组T1、T2时点SpO2显著降低(P〈0.05);S组术中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5);术后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有轻微上升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在小儿无痛胃镜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小儿无痛胃镜诊治应用的最佳有效剂量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行胃镜诊治的门诊或住院患儿共60例,随机分A、B、C三组,异丙酚剂量相应为8、10、12 mg/(kg·h),观察小儿胃镜诊治中不同的维持剂量下各组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副作用及术毕苏醒情况.结果:3组患儿在入镜时咬牙、体动和生命体征之间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组剂量为12 mg/kg,维持剂量相对术前变化最少.各组药物的副作用和术毕苏醒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异丙酚用于小儿无痛胃镜诊治是安全可行的,但要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需应用较大的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长托宁在小儿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长托宁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择期介入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平均分为4组:P5、P10、P15组和A组, 每组30例。术前30min分别肌注长托宁5μg/kg 、10μg/kg和15μg/kg;A组肌注阿托品10μg/kg。观察各组给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及手术结束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体温(T)变化;记录各时点患儿的唾液量和瞳孔大小;记录患儿清醒时间并作口干程度,VAS评分。结果 A组HR及T于T1时点显著升高,瞳孔直径显著增大(P<0.05);且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5组T1时点唾液量显著多于其他组(P<0.05)。P10组和P15组T2时点唾液量显著少于其他组(P<0.05);P15组清醒时间显著延长且V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长托宁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其中10μg/kg的剂量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