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和比较分析64例SLE患者和25名健康人血清TGF-β1及MMP-9的水平.结果 SLE患者组血清MMP-9和TGF-β1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与MMP-9成正相关(r=0.554,P=0.000).活动期SLE血清MMP-9低于缓解期,而TGF-β1和缓解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与SLEDA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血清MMP-9和TGF-β1水平与PLT成正相关(P<0.05),而与其他指标:ESR、CRP、BUN、C3、C4等无明显相关.结论 MMP-9与TGF-β1或两者的相互作用参与SLE的发病机制,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观察SLE活动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谢立虎  陈战瑞 《广东医学》2012,33(3):416-4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认为可能是由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大量各种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继而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结构和功能同源的锌离子依赖性蛋白酶超基因家族,是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内肽酶的总称。其在生理状态下参与胚胎形成、新生血管的形成及伤口愈合;在病理状态下参与组织重构、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转移、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进程[1]。近来研究表明MMPs中重要成员MMP-9水平的异常与SLE的关系密切。本文拟就MMP-9及其与SLE  相似文献   
3.
谢立虎  陈战瑞  赵铖  黎艳  刘亚婧 《内科》2012,7(2):101-10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SLE患者(SLE组)和25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MMP-9和TIMP-1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MMP-9/TIMP-1低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活动期血清MMP-9、MMP-9/TIMP-1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但TIMP-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组MMP-9低于非肾炎组(P〈0.05),但TI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及TIMP-1水平在LN各病理类型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表现与MMP-9及TIMP-1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 MMP-9及TIMP-1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反映SLE活动程度、肾脏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 间质性肺炎(ILD)严重影响结缔组织疾病(CTD)患者预后,近年来研究提示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表面抗原6(KL-6)是ILD的敏感生物学标志物。黏蛋白1(MUC1) rs4072037基因多态性与KL-6水平的个体差异有关,但目前并没有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者中MUC1 rs4072037基因相关数据,其与血清KL-6水平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MUC1 rs4072037基因多态性与血清KL-6水平、肺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对CTD-IL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治的CTD-ILD患者48例(CTD-ILD组)、单纯CTD患者13例(CTD组)及同期本院门诊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 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肺总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血清KL-6、乳酸脱氢酶(LDH)以及MUC1 rs4072037的基因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通过 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TD-IL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C统计量分析预测模型的检验效能。结果 CTD组与CTD-ILD组的FVC%pred、FEV1%pred、PaO2低于对照组,A-aDO2、血清KL-6、血清LDH水平高于对照组,CTD-ILD组的DLCO%pred低于对照组与CTD组,CTD-ILD组的A-aDO2高于CTD组(P<0.05)。CTD-ILD组患者A/A基因型22例、A/G基因型26例;对照组A/A基因型9例、A/G基因型12例、G/G基因型9例;两组间MUC1 rs4072037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5,P<0.001)。CTD-ILD组A/A基因型患者血清KL-6水平〔(8.09±1.68)U/L〕、LDH水平〔(372±40)U/L〕均高于A/G基因型〔(2.40±4.64)U/L、(266±23)U/L〕(t=3.748、2.124,P=0.007、0.030)。A/G基因型CTD-ILD患者的A-aDO2〔(35±3)mm Hg〕低于A/A基因型〔(45±4)mm Hg〕,DLCO%pred(58%±3%)高于A/A基因型(40%±6%)(t=2.377、2.778,P=0.027、0.012)。A/A基因型CTD-ILD患者与A/G基因型CTD-ILD患者CTD-ILD患者的累积疾病进展率不同(χ2=9.242,P=0.00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UC1 rs4072037(G)是疾病缓解率的影响因素〔HR=5.43,95%CI(1.2,25.6),P=0.025〕。C统计结果显示,rs4072037(G)在具有协变量的模型中可以预测临床缓解率(P=0.021)。结论 CTD-ILD患者MUC1 rs4072037基因型与血清KL-6水平、肺功能及疾病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可以预测其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吡非尼酮对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s)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0例iNSIP患者和11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具有正常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且没有任何间质性肺疾病的8例患者为对照。取所有患者BALF的AMs在有和没有脂多糖(LPS)刺激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分别以0、0.03、0.10、0.30 mg/ml吡非尼酮处理,采用基于荧光珠的多重技术Luminex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sTNFR-2、白细胞介素-1(IL)-1β]、Th2型细胞因子[IL-10、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血管形成趋化因子[IL-18、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和抗血管形成趋化因子[重组人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结果 iNSIP和IPF组患者的AMs在自发(基础状态下)和LPS刺激下释放的TNF-α、sTNFR-1、sTNFR-2、IL-1β、IL-10、MIP-1β、MIG和IP-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3组间IL-18水平在自发状态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IP和IPF组患者IL-18水平在LPS刺激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iNSIP组患者AMs产生的MIG和IP-10浓度在自发和LPS刺激下均显著高于IPF组(P均<0.05)。吡非尼酮在浓度为0.10和0.30 mg/ml时均可显著抑制iNSIP和IPF患者AMs释放上述所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NSIP组患者AMs产生的MIG和IP-10水平高于IPF患者。0.10和0.30 mg/ml吡非尼酮可显著抑制对iNSIP组和IPF组患者AMs释放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但对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肿瘤易感候选基因2(CASC2)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反应、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45例RA患者滑膜组织和18例健康对照者滑膜组织,采用qRT-PCR检测滑膜组织中CASC2和miR-218-5p的表达水平。ENCORI在线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CASC2和miR-218-5p的靶向相互作用。将CASC2过表达质粒及miR-218-5p mimic转染至人RA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中,qRT-PCR检测细胞中CASC2和miR-218-5p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A患者滑膜组织中CASC2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滑膜组织减少(P<0.05),而miR-218-5p表达水平则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CASC2与miR-218...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和比较分析64例SLE患者和25名健康人血清TGF-β1及MMP-9的水平.结果 SLE患者组血清MMP-9和TGF-β1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与MMP-9成正相关(r=0.554,P=0.000).活动期SLE血清MMP-9低于缓解期,而TGF-β1和缓解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与SLEDA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血清MMP-9和TGF-β1水平与PLT成正相关(P<0.05),而与其他指标:ESR、CRP、BUN、C3、C4等无明显相关.结论 MMP-9与TGF-β1或两者的相互作用参与SLE的发病机制,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观察SLE活动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谢立虎  欧大明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0):2541-2546
背景 探索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的因素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RA治疗效率。超声作为低成本、易操作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测关节滑膜炎水平可以预测关节损伤程度。目的 评估超声下滑膜炎减轻对接受TNF抑制剂治疗的RA患者临床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7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活动性RA患者80例,给予TNF抑制剂(依那西普25 mg/次,2次/周,皮下注射)治疗24周。分别于基线期(W0)、治疗4周后(W4)、治疗12周后(W12)以及治疗24周后(W24)利用超声检查双侧肩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第1~5掌指关节和第1~5近端指间关节,并记录滑膜炎关节数。采用基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评估临床应答率。结果 W0超声下滑膜炎关节数与RA患者压痛关节数(TJC)(r=0.452,P0.05)。W4超声下滑膜炎减轻患者W24临床应答率高于未减轻患者(P0.05)。结论 超声下滑膜炎与RA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且其短期内(W4)减轻可能对接受TNF抑制剂治疗患者的临床应答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病继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7例系统性硬化病继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号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增加环磷酰胺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术(HRCT)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RC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HRCT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弥散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提升系统性硬化病继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体内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皮酚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HFLS-R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 μg/L IL-1β组及0.1、1、10、100 μmol/L丹皮酚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法检测HFLS-RA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空白对照组、10 μg/L IL-1β组及10 μmol/L丹皮酚组HFLS-RA中核因子(NF)-κB p65细胞核移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10 μg/L IL-1β组,0.1、1、10 μmol/L丹皮酚组及阴性对照组(仅10 μmol/L丹皮酚处理)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将24只雄性DBA/1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IA组和治疗组,对小鼠进行四肢累计评分,HE染色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 丹皮酚对IL-1β诱导HFLS-RA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μg/L IL-1β组TNF-α、IL-6、NF-κB p65核移位、MMP-1、MMP-3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经丹皮酚干预后可逆转这些改变(P<0.05)。与CIA组相比,治疗组小鼠四肢累计评分明显下降(P<0.05);HE染色结果示丹皮酚治疗48 d时踝关节病理变化有所改善,其中炎性细胞明显下降,软骨破坏减轻。治疗组小鼠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低于CIA组。结论 丹皮酚具有减轻IL-1β诱导HFLS-RA炎性因子表达和缓解CIA小鼠关节炎症状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 p65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