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1.
近些年来,大量文献从各个不同方面报道了中药促进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从外治途径中不同剂型中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了解其作用机理和新药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谢春莲  钟海莉  廖欢  杨莉  钟世冰 《江西医药》2021,56(11):1932-1933
目的 评价自制支架在NICU中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本科室住院PICC置管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PICC支架行PICC置管;对照实施常规PICC置管.观察两组PICC置管中送管异位率、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在PICC置管中,观察组的送管异位率、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我院自制支架在NICU中的PICC置管效果可靠,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置管障碍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患儿双腿悬吊于暖箱上,使患儿手术后肛门得到很好的管理,有效地预防泌尿系及会阴部的切口感染.方法 将加宽绷带绑绳绕过腿部从预留孔中穿过,束缚在双小腿部,在小腿处打结固定一次,两指间松紧适宜,将约束带固定到暖箱上的小孔上打结即可.结果 应用先天性肛门成形术后,将肛周皮肤完全暴露,便于观察分泌物状况,大大降低因分泌物堆积而造成的术口感染问题.结论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及时地清洁肛周分泌物,利于观察术口的情况,鉴于约束带有以上诸多优点,得到了医生及护士的肯定,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4.
股静脉置管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常见的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由于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迅速,成功率高易于观察和固定,局部感染少,病人痛苦小,又可长期保留等优点,是最理想的选择。现将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近十年来众学者围绕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研究逐渐深入。通过文献整理分析,综合归纳出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常用建立方法有打击法、撞击法、注射法、压迫法和切割法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39例肺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病人中,治愈21例,好转9例,显效3例,无效6例。结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一个逐步发展而又危及生命的过程,如果任其发展至晚期,治疗效果差且浪费经济,因此早期、规律、有效预防和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路径化护理干预对腹部外科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住院的80例高龄老年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路径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及出院的简单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POCD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和出院时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h和出院1个月后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CD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路径化护理干预对腹部外科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水平,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将120例需要洗胃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洗胃;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洗胃,观察两组早产儿洗胃后胃黏膜损伤情况和呕吐情况。两组早产儿洗胃后12h黏膜损伤和呕吐情况比较,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早产儿洗胃根据胃容积采用大小不同注射器洗胃,洗胃过程中通过改变体位、加长胃管插入深度,能提高洗胃效果,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