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虽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对该类患者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章征兵  明腾  杨文萍  谢学良 《山东医药》2012,52(28):13-15,103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需接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例,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9例。患儿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S组吸入七氟醚1.0 MAC 30 min,随后洗脱10 min;C组则只吸入空氧混合气体。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均按常规行体外循环(CPB)。监测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手术后住院天数及麻醉诱导后和主动脉开放6 h后血浆CK-MB、cTnI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心肌CX43的分布特征及CX43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手术后住院天数、术前CK-MB、cTnI浓度及转流前CX43含量和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术后6 h CK-MB、cTnI浓度低于C组(P<0.05);转流后S组CX43阳性染色的平均灰度值低于C组,阳性染色的平均面积高于C组(P<0.05),且S组CX43蛋白主要分布在闰盘上,而C组主要分布在侧连接胞膜上。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减少CPB后心肌细胞CX43蛋白的降解,稳定CX43的分布,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lRS)是20世纪90年代由Bone RC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一个新的角度阐明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的重要病理生理及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手术后应用腹水引流,是否可以减轻术后全身炎症反应以及是否有助于受损心肌的早期恢复.方法 2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术后于左下腹放置腹腔引流管持续引流48 h,对照组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检测二组患儿手术前、手术后0、12、24、48 h五个时间点血浆白细胞介素6、10(IL-6、IL-10)、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全血白细胞(WBC)计数.并监测实验组术后腹水引流量以及术后0、12、24、48 h四个时间点腹水中IL-6,IL-10浓度.同时观察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结果好于对照组;所有血浆检测指标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腹水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问点血浆水平(P<0.01),而IL-10)却较血浆低(P<0.05);相比对照组,实验组血浆IL-6、CRP、cTnI、WBC降低更早更明显.结论 复杂先心术后早期采用腹水引流可以改善体内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并有利于受损心肌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共实施TOF一期根治手术72例,依据术前心脏彩超测得的肺动脉瓣环大小,结合体表面积计算肺动脉瓣环Z值,Z值在-2~-4的患儿被纳入本试验.最终入选对象42例,其中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外科手术治疗和临床结果。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15年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共完成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27例,一期Switch术25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IVS)17例,含冠脉畸形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D-TGA/VSD)8例,二期Switch术2例。男20例,女7例,年龄5h~6个月,平均(27±11.5)d,体质量2.3~6.0(3.52±1.20)kg。结果全组27例,手术死亡2例均为冠脉畸形,术后早期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诊1个月~5年远期无死亡,心脏超声复查恢复良好,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可以通过一期或两期大动脉调转术进行外科手术纠治,在新生儿期及早发现,早期手术,熟练手术精细操作,冠脉动脉移植保证心肌血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谢学良  明腾 《江西医药》2008,43(12):1434-1436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直视手术后肺损伤是心脏病手术患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几乎所有接受CPB手术的患者,术后均有不  相似文献   
10.
谢学良  黄国金  邹勇  明腾  涂洪强  张盛 《江西医药》2022,(12):2061-2062+2076
目的 分析经胸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围术期及随访资料,总结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适应症及有效性,为临床实施和推广该术式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20年12月经胸微创封堵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347例,其中男196例、女151例,年龄4月~12岁,平均(14.7±13.1)月;体重6~32kg,平均(11.3±5.9)kg;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长径1.8~10 mm。所有患儿均采用胸骨下端小切口,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右心室表面置入偏心封堵器,全面综合评价术中数据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证实封堵成功共326例(成功率93.9%)。封堵成功判定标准包括:室间隔缺损无明显残余分流(分流量<1 mm),术后封堵器未脱落/无明显移位、瓣膜反流未加重、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明显流出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封堵失败共21例,失败原因分别为:过导丝/鞘管困难3例,主动脉瓣返流加重8例,残余分流明显(分流量>1 mm)7例,封堵器形态偏移3例。所有封堵失败患儿均改行直视修补,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封堵成功的326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