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东海  谈凯 《中国药房》2011,(20):1897-1899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Ⅲ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214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初治组102例(首次接受化疗)和复治组112例(既往接受化疗但未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采用卡培他滨1500mg·m-2口服,联合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的方案进行化疗,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每周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在每个疗程前后进行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化疗2个疗程后,在第42天进行CT扫描评价化疗疗效。同时,记录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初治组(46.08%)与复治组(24.1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的近期总有效率达34.58%。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感觉神经病变、肝功能损害等,所有病例未出现Ⅳ级毒性反应。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Ⅲ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但初治组比复治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阮戈  谈凯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77-2379
目的探索运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37例于某院进行诊治胃癌患者,全部予以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消化道的治疗和重建,并于手术后1年内进行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复查结果等方面的持续随访。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生存期均超过1年以上,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后伴有轻度胸骨后疼痛感,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及食物反流等表现;全部患者术后体重均较前增加,胃镜检查显示均未出现吻合口炎症或胆汁反流征,血生化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量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全胃切除后实施连续空肠间置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可在最大限度清除癌变病灶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从而尽量减少术后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而且该手术方法污染较少,肠管自愈能力较强,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另外,该手术操作吻合口较少,加之吻合器的临床应用,使得吻合操作的步骤较为简便可靠,手术时间也大大减少,十分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普及。  相似文献   
3.
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间 ,我们采用术中膀胱粘膜下浸润注射羟基喜树碱以及术后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方法共 3 7例。兹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3 7例 ,男 2 7例 ,女 10例 ,年龄 3 9~ 72岁 ,平均年龄 5 2 .7岁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 :Ⅰ级 10例 ,Ⅱ级 19例 ,Ⅲ级 8例。肿瘤单发 2 5例 ,多发 12例。瘤体最大直径 0 .4~ 4.5cm .。所有病例均行开放手术 ,3 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 ,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膀胱移植术。二、方法 :术中将膀胱部分切除后 ,用 3 0ml…  相似文献   
4.
谈凯  张克亮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06-1507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月湖北省肿瘤医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98例患者,统计术后局部复发比例,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8例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1.2%(11/98),其发生与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全系膜切除、辅助化疗、病理分型恶性程度及Duck’s分期相关(P〈0.05)。结论临床工作者应了解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注意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COX-2、E-ca和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c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大肠癌77例,采用免疫组化采S-P法研究检测COX-2、E-ca和VEGF-c的表达.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24.7%;E-ca的阳性表达率为68.8%;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84.4%.COX-2在高、中分化的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低分化组织中的阳性表(P<0.05);E-ca在管状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在黏液腺癌和其他类型癌(P<0.05);E-ca在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为明显高于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P<0.005).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VEGF-c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COX-2、VEGF-c和E-ca将对认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大肠癌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在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按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A组:术前1~2d开始使用;B组:在麻醉诱导期即仅在手术开始前30min~1h使用;C组:在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时30min~1h内使用;一般情况下均应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3组患者均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快速静脉滴注,1~2次/d,连用3d。结果共563例患者,总的切口感染率为2.66%,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为3.19%,B组切口感染率为1.06%,C组切口感染率为3.74%,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最佳时间是手术开始前30min~1h,临床医师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真正做到合理地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3月-2010年12月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及直肠系膜全切除术,手术远近端切缘距离肿瘤病灶分别在2.5 cm及10 cm以上,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断端吻合,观察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200例患者均行一期手术.无死亡,术后12例伤口感染,143例出现肛门刺激症状,8例术后排尿障碍,12例吻合口瘘,6例性功能障碍,2例吻合口狭窄,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或缓解.术后均给予患者FOLFOX4化疗方案辅助化疗6周期.术后5年内随访168例,吻合口复发5例,盆腔复发转移8例,肺转移2例,复发转移率为8.9%;死亡64例(38.1%).3年生存率为82.5%,5年生存率为65.0%.结论 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法具有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谈凯  谢敏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8):1166-1168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术后患者8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联合应用的XELOX方案,对照组采用FOLFOX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1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等指标。检测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一般化疗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腹泻和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手足综合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化疗(3.93±0.42)个周期,一年生存率为83.3%,无疾病生存期(9.1±2.3)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化疗后两组患者CD3+、CD4+细胞的比例以及CD4+/CD8+的比值均较化疗前显著升高,CD4+、CD25+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结论:对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恢复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谈凯  谢敏  阮戈 《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67-168
肾癌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是多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近几年,对于该病的治疗多依赖于手术处理,且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疗效。主要对手术治疗肾癌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谈凯  谢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92-4293,4295
[目的]了解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联合PG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联合PG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寻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联合PG的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将60例存在胃黏膜病变的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MG7,A,C的含量进行检测,然后对3个指标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变患者的sMG7-Ag的含量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呈递增趋势,相互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GA含量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则呈递减趋势,sPGC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但相互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相互间的sPGA/sPG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变组的MG7-Ag,PGA,PGC,MG7-Ag+PGA,MG7-Ag+PGC,PGA+PGC,MG7-Ag+PGA+PGC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7-Ag,PGA,PGC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明显,因此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