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根据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的有关指导意见,要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制度,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一起构成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针对这一指导意见,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放射基地结合放射科工作特点,提出“住培-专培一体化分层递进培养模式”,即专科医师带教住培医师,专科医师与住培医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文章将针对该模式展开分析,从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科研素养等方面提出具体培训对策,旨在进一步丰富专培和住培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为探索新型的毕业后医学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和T2?值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联性及mDIXON-Quant技术对骨量下降的诊断效能.方法 招募中老年女性健康志愿者共126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定量CT(QCT)研究新诊断炎症性肠病(IBD)病人的骨肌含量,并探讨不同腰腹肌群肌量和骨量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IBD病人(男69例,女21例)及健康对照(HC)(男65例,女25例)各90例,使用QCT测定IBD组和HC组的L1~L3椎体松质骨骨密度(BMD)及L3椎体中心层面的6个腰腹肌肌群(总骨骼肌、腹壁肌群、腹直肌、椎旁肌群、腰大肌及椎后肌)的肌量并计算骨骼肌指数(SM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BMD、SMI,以及IBD病人各肌群SMI变化量及变化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肌群SMI值对肌肉减少症检出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法分析各肌群的SMI与腰椎BMD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BD组的BMD及各肌群的SMI均低于HC组(均P<0.05);女性中,IBD组的BMD以及除总骨骼肌外的其他肌群SMI均低于HC组(均P<0.05)。IBD组的总骨骼肌和腰大肌SMI对肌肉减少症的检出率均高于HC组(均P<0.05);2组中女性使用总骨骼肌SMI对肌肉减少症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群腰腹肌群肌肉退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QCT)测定187名40~69岁受试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根据BMD值分为骨量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将腰腹肌群分为腹壁肌群、腹直肌、椎旁肌群、椎后肌群及腰大肌5组,在腰3椎体中部层面测定各组肌群肌肉面积并计算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同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各组肌群SMI的差异,使用线性相关分析研究各组肌群SMI与腰椎BMD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各组肌群SMI诊断低骨量的效能。结果 骨量减少组各组肌群SMI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其中男性腹直肌及椎旁肌群SMI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SMI与BMD呈弱正相关(r=0.270,P=0.018;校正年龄因素后r=0.251, P=0.029);女性腹壁肌群及腹直肌SMI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腰大肌外,其余各组肌群SMI均与BMD呈弱正相关,其中腹直肌相关性最高(r=0.415, P<0.001;校正年龄因素后r=0.301, P=0.001)。男性两组间睾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D及各组肌群SMI与睾酮均无明显相关性;女性骨量减少组雌二醇水平远低于骨量正常组(P<0.001),BMD与雌二醇呈中度正相关(r=0.452, P<0.001),腹直肌、腹壁肌群SMI与雌二醇呈弱正相关(r=0.227, P=0.017;r=0.213, P=0.023)。男性腹直肌SM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679,女性腹直肌与腹壁肌群SMI的AUC分别为0.669及0.655。结论 中老年人群腰腹肌群肌肉退变与腰椎骨密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腹直肌相关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的多层CT(MSCT)表现,探讨CT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价值.方法:术前行盆腔MSCT检查的154例直肠癌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双盲法,记录每枚淋巴结的CT表现,包括淋巴结短轴直径、边缘、密度、分布方式.结果:以手术病理为标准.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CT检出率为86.3%(471/546),病理共检出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546枚,CT检出481枚,其中471枚(阳性172枚,阴性299枚)淋巴结与病理相匹配.CT诊断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判断标准(淋巴结大小、边缘、密度、分布方式)的敏感性分别为83.1%、72.2%、70.1%、73.5%,特异性分别为80.5%、85.1%、82.4%、75.1%.CT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边缘、密度、分布方式的差异与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P<0.005.结论: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有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综合分析淋巴结大小、形态、密度及分布对诊断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研究肾动脉及左肾静脉解剖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肾动脉和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分类、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和左肾静脉的解剖变异并进行分类、分型.结果: 根据主肾动脉的数量将肾动脉的解剖表现分成两类并详细分型,ⅠA型(正常型)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62.9%(134/213)和77.9%(332/426),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7.1%(79/213)和22.1%(94/426),其中ⅠB型、ⅠC型、ⅠD型和ⅠE型分别占9.6%(41/426)、10.8%(46/426)、0.2%(1/426)和0.5%(2/426);ⅡA型和ⅡB型分别占0.7%(3/426)和0.2%(1/426),未发现ⅡC型、ⅡD型和ⅡE型.性别、左右肾之间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2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5例左肾静脉汇合较晚以及1例左肾静脉回流入半奇静脉.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肾动脉和左肾静脉的解剖变异,不同的变异类型对指导肾脏手术、肾脏移植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气管在慢性鼻窦炎手术后双鼻腔填塞患者减轻张口呼吸引起口腔黏膜干燥,不适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我院216例慢性鼻窦炎手术后双鼻腔填塞张口呼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8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张口呼吸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干预措施。比较2组手术患者术后48小时内,口腔干燥舒适度的情况。结果对照组90例患者口腔干燥,咽痛不适,占对照组83.33%。观察组32例患者仍有口腔干燥不适,占观察组29.62%,c2=63.361,P=0.00。结论通气管在慢性鼻窦炎手术后双鼻腔填塞患者减轻口腔干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脑胶质瘤CT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术前CT诊断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46例,分析CT表现,并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CNA标记指数。结果: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的PCNALI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P<0.05),胶质瘤的密度均匀度、瘤周水肿程度及强化程度与PC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的部位与PC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脑胶质瘤CT表现与PCNA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CT表现能够间接反映小儿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TA和CE-MRA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3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定性诊断依据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椎动脉反流并结合临床表现,均为单侧盗血.全部病例有完整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14例完成CTA检查,其余18例完成CE-MRA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数据.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椎动脉反流中,24例为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反流,8例为患侧椎动脉全心动周期反流,超声显示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困难,所有病例均未明确盗血病因.CTA显示13例(13/14)锁骨下动脉近端中-重度狭窄,1例动脉变异.CE-MRA显示全部18例患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其中1例为大动脉炎所致广泛性动脉狭窄,1例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但确定病因困难,CTA或CE-MRA均可以可靠确定病因,两者联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增强对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壁的强化特征,评价血管壁强化程度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148例临床疑为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中61例行CTA、87例行CE-MRA检查,分析斑块的类型并测量邻近血管壁的强化程度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评价管壁强化特征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CTA组部分患者与DSA对照.结果:CTA组:狭窄血管74支,轻度狭窄34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19支,3支完全闭塞;软斑块32块,硬斑块25块,溃疡斑6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部分患者与DSA比较,二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狭窄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CE-MRA组:狭窄血管79支,轻度狭窄28支,中度狭窄33支,重度狭窄13支,5支完全闭塞;软斑块28块,硬斑块49块,血栓2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结论:CTA和CE-MR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各有优势,能够为临床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提供非常可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