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诸留珍  葛蕾 《江苏医药》2007,33(12):1277-1278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感染率在儿科有逐年增加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靶器官常见为肺,表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但是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报道越来越多,且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现将我院2001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哮喘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水平,结果显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t=2.65,P〈0.05),认为:一氧化氮参与了儿童哮喘的发病,测定其血清水平是判断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反复喘息婴幼儿血清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方便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住院反复喘息患儿54例,年龄均在3岁以下,按哮喘预测指数分3组,预测指数阳性组(A组)、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22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22例,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患儿入院当日采集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T辅助性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性淋巴细胞(CD3+、CD8+)的水平。结果 A组共22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17例,占总数的77.27%;B组共22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3例,占总数的13.63%;C组共10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1例,占总数的11.11%。 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喘息婴幼儿,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衡,而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3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其中有20例测定了恢复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儿童PBMC培养上清IL-13作对照。结果:儿童支气管哮喘培养上清中IL-13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调节TH1/TH2平衡,减少IL-13分泌的治疗对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诸留珍  李晓南 《江苏医药》2002,28(8):595-59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2 7例支气管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 1的水平 ,其中有 18例测定了恢复期血清sICAM 1的水平 ,同时以 16例正常儿童血清sICAM 1作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sICAM 1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重度哮喘发作儿童较轻、中度发作升高更显著 (P <0 0 1)。结论 sICAM 1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3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同时测定26例正常儿童SIL-2R水平作对照。结果显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轻、中重度哮喘患儿间SIL-2R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作者推测:SIL-2R作为细胞因子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非特异性炎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介素13(IL-13)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细胞(EOS)、IgE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32例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其中20例测定了恢复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20例正常儿童PBMC培养上清IL-13作对照,同时检测外周血EOS及血清IgE。结果 哮喘儿童在急性期和恢复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3水平变化与EOS、IgE呈显著正相关(r=0.7498,0.9218,P均〈0.001)。结论 IL-13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在嗜酸细胞激活、活化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IgE分泌、合成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减少IL-13生成的治疗对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布。方法回顾分析94例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耐药性分布进行总结。结果94例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3.47∶1。1岁以内患者58例,占61.7%。冬春季节多发,占65.9%。临床发热者50例,中等度发热为主。青霉素耐药患者89例,占95%,红霉素耐药51例,占54%,苯唑西林耐药10例,占11%,万古霉素、呋西地酸、替考拉宁及利福平均敏感。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发病者多见于1岁以内患儿,与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相比,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较轻,万古霉素、呋西地酸、替考拉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诸留珍  王进雅  葛蕾  陆璐  丁玲 《安徽医药》2012,16(11):1612-1614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0例手足口病病例的早期临床特征,普通病例与重症型病例进行比较。方法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普通型主要表现为中等程度发热,皮疹;重症型病例入院后仍有持续高热3-5d(70%),热峰多在39.0℃以上、皮疹稀少(63.3%)、精神萎靡及嗜睡或哭闹(75%)、肢体抖动或肌阵挛(86.6%)、呕吐(58.3%)、反复抽搐(5%)、神经系统阳性体征(25%)、血白细胞升高(66.2%)和血糖升高(58.3%),以上所述是早期诊断手足口病重症型病例的重要临床表现及检测指标。对以上特征进行比较,普通型与重症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抗病毒、甘露醇和甘油果糖、静脉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早期治疗,仅1例进展为危重型,患儿无一例死亡,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重症倾向,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