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红  许飏  黎昌强 《西南军医》2012,14(2):298-300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小血管性血管炎,患病率为(10~20)/10万,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2]。一般认为是由含IgA的免疫复合物介导的一种循环免疫复合物病,  相似文献   
2.
3.
张馨月  许飏 《西南军医》2015,(2):206-208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人类独有的嗜神经性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水痘,而后病毒沿着整个神经轴潜伏在神经节细胞中。当病毒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时,可出现慢性疼痛(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颅神经麻痹、带状疱疹轻瘫、血管病变、脑膜脑炎以及多样化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本文综述了VZV再激活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实验室和病理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路,及早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4.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03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3例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g/次,3次/d;对照组50例口服维生素C,0.2g/次,3次/d,并口服维生素E,0.1g/次,3次/d;两组均为4周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103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FSH、LH)水平。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有效率分别为73.58%和42.00%。两组治疗前血清E2、FSH及LH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血清E2及LH水平显著降低(P〈0.05),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而影响雌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调Q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扁平疣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调Q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12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调Q激光治疗组和液氮冷冻治疗组,每组6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调Q激光治疗组痊愈率93.3%,平均治疗次数1.3次。液氮冷冻治疗痊愈率73.3%,平均治疗次数2.3次,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Q激光治疗扁平疣疗效优于液氮冷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油菜花粉提取液免疫原性及变应原性.[方法]制备油菜花粉提取液,与蒿草花粉作对照.分别免疫豚鼠制备抗血清,采用间接Dot-ELISA检测抗血清中IgG抗体;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别观察经油菜花粉及抗血清孵育作用后的大白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数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结果]油菜花粉、蒿草花粉抗原分别能与相应豚鼠抗血清中IgG抗体结合.其中蒿草花粉抗血清滴度1:128;油菜花粉抗血清滴度1:32.同时还发现蒿草花粉抗血清与油菜花粉抗原发生结合,血清滴度1:1 64,而且油菜花粉抗血清也与蒿草花粉抗原发生结合,血清滴度1:4.阴性对照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数为12%,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为26.50±4.770D值;经油菜花粉及抗血清孵育作用后的大白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数为38%,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为158.24±18.100D值.二者P值均<0.05.[结论]油菜花粉提取液具有免疫原性,与蒿草花粉存在交叉反应,可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5岁,因下颌、躯干、四肢红斑、丘疹、鳞屑伴瘙痒1年余于2013年3月1日入院.1年余前,患者无明诱因于双上肢出现大小不一圆形红斑、丘疹,略感瘙痒,但无畏寒、发热、关节疼痛等不适,未引起其重视.不久上述皮损逐渐离心性向周围扩大,形成斑块,边界清楚,上覆银白色鳞屑,略感瘙痒,搔抓后部分出现黄色渗液,并于下颌、躯干、四肢其他部位出现类似皮损,呈圆形红色斑块.曾在院外治疗(具体不详)后,上述皮损略有消退,呈圆形色素脱失或沉着斑.不久又出现新发皮损,仍无脓疱、水疱、全身皮肤潮红等.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体重无减轻.  相似文献   
8.
陈小红  许飏  黎昌强  柳青 《重庆医学》2013,42(19):2225-2227,2230
目的检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并应用禁食/轮替治疗观察复发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将62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行禁食/轮替治疗,对照组行未控制饮食的常规治疗,6个月后观察复发率并检测二组IgG水平。结果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Ig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治疗6个月后IgG均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6个月后对两组做问卷调查,治疗组复发率6.67%。对照组复发率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有相关性,禁食/轮替治疗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使用酶免疫法(ELISA)进行IgA、IgG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治过敏性紫癜的意义.结果:观察组中IgA-pANCA阳性有38例,IgG-pANCA无1例阳性,对照组中IgA-pANCA和IgG-pANCA均为阴性.结论:经检测31.67%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IgA-pANCA,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接近,IgA-pANCA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食物特异性IgG和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提供指导。方法:以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58例(96.67%)结果阳性,对照组为28例(93.33%)结果阳性。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有4例,对照组1例,其余均为2种以上阳性。两组动物来源的IgG阳性率最高的均为蟹,然后是蛋清/蛋黄,鳕鱼,虾,牛肉,牛奶;植物来源的以西红柿,大米,大豆,玉米为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以上的共29例,而对照组有8例,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均在90%以上,但是食物特异性IgG阳性在++以上的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不耐受食物只有蓄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