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不同左心室成形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左心室成形方法,对改进的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技术和传统的线性缝合技术进行近、远期疗效对比。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48例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中左心室成形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传统术式组:89例,采用传统的线性缝合成形技术;改良术式组:59例,采用改良的心内膜环缩成形技术,旷置梗死的心肌组织,再缝合环缩后的切口。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手术死亡5例(3.4%),其中传统术式组4例,改良术式组1例(P=0.32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和心室颤动。随访134例(93.7%),随访时间51.4±27.0月。远期死亡21例,术后早期心功能Ⅲ级以上是影响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00)。改良术式组5年和8年生存率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91.6%vs.76.3%,P=0.040;91.6%vs.61.4%,P=0.000)。两组心功能分级(NYH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早期和随访期间较术前改善和升高(P<0.05),改良术式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术后早期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00),但随访30个月时有重新增大的趋势(P=0.046)。传统术式组随访30个月时LVEDD扩大比率明显高于改良术式组(38.8%vs.16.7%,P=0.030)。结论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保持适当的左心室形态和容积是手术的关键。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其远期结果优于线性缝合法。  相似文献   
2.
心内膜荷包环缩法行巨大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心病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室壁瘤切除传统术式包括线性缝合和补片左心室成形。1996年至2004年,我们对59例室壁瘤体积大于左心室容积50%的巨大左心室室壁瘤病人进行了术式的改进,采取了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吉西他滨是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局部进展性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和不能手术的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吉西他滨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流感样反应、水肿、过敏反应、肾毒性等。本文对其不良反应及防治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许玲玲  颜露 《工企医刊》2015,(3):1422-1423
目的 探讨我院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共240例分娩镇痛产妇产程的观察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分娩镇痛使产妇减轻了痛苦,缓解了产痛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结论 分娩镇痛不影响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可靠。从产前宣教、产程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规范化开展分娩镇痛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汇总分析我院奥沙利铂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奥沙利铂不良反应报告3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疾病及不良反应信息。结果所收集的奥沙利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为主,经处理后转归良好。不良反应报告率7.58%。结论奥沙利铂不良反应种类较多,需要临床及时监测和规范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期间外周神经毒性症状特性、变化趋势及非药物影响因素。方法对113例使用奥沙利铂肠癌患者,采用神经毒性患者自述问卷(PNQ)于累积剂量达200mg/m2、540mg/m2、850mg/m2时进行随访调查,评估外周神经毒性症状的严重度;Podo触觉测量笔及温度觉测量笔分别检测患者触觉及温度觉有无异常。结果首次使用奥沙利铂后88.5%患者出现肢体感觉异常,首发表现以手部麻木为主,其次为刺痛。不同累积剂量时外周神经毒性严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当累积剂量达200mg/m2、540mg/m2时,不同给药方式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严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例患者触觉减弱。结论肠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期间感觉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运动神经损伤,且程度较重;随着剂量的累积,外周神经毒性症状越严重。健康教育时应提供针对性指导,鼓励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可有效避免化疗前期肢体感觉异常,延缓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硫酸吲哚酚(I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实验分为正常组、IS组、IS+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DAPI法、Annexin/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S可引起内皮细胞变性、细胞皱缩,上清LDH释放量增多及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丹参酮Ⅱ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IS诱导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明显降低细胞上清LDH释放量(P0. 05),减少内皮细胞凋亡(P0. 05)。结论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IS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119例口服卡培他滨片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进一步研究卡培他滨片的腹泻、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恶心、呕吐、口腔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探寻卡培他滨片致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以期全面评估卡培他滨片的安全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10家医院共119例患者口服卡培他滨片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按治疗方案归为化疗组(85例)和放化疗组(34倒,并口服VitB6片,60mg,tid).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程度的影响.结果:卡培他滨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程度主要为l级;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化疗组为18.82%,放化疗组为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恶心的发生率化疗组为31.76%,放化疗组为61.7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呕吐的发生率化疗组为0.放化疗组为14.7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腹泻的发生率化疗组为9.41%,放化疗组为20.5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炎的发生率化疗组为5.88ck,放化疗组为2.9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口服卡培他滨片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总体较轻;联合应用大剂量维生素眈片能够预防口服卡培他滨片导致的手足综合征;口服卡培他滨片联合放疗的患者更需要考虑预防恶心与呕吐反应.  相似文献   
9.
许玲玲  李群力  麻佳蕾 《中药材》2007,30(12):1603-1605
目的:研究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异鼠李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结果: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的最佳工艺为:提取物浓度为0.01 g/ml,以2 ml/min的流速上样,药量与树脂(湿重)比为1∶7,先用4BV的水洗脱,再用6BV的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 ml/min,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即得垂盆草纯化物。结论: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异鼠李素的含量可达到1.2876%。该方法分离纯化垂盆草提取物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盐酸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选择性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本品及其体内代谢物SN-38可诱导单链DNA损伤,从而阻断DNA复制,产生细胞毒作用。CPT-11于1998年获FDA批准用于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二线治疗;于2000年3月获FDA批准联合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本品单药有效率在18%左右,联合5-FU和CF的有效率约为50%。CPT-11主要不良反应有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等,现就其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及预防处理方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