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口腔真菌感染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及药敏特点.方法:对21例重症肝炎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及18例排除真菌感染的重症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 CD4、CD8、CD4/CD8比例检测,对患者口腔假膜、咽拭子、进行真菌培养及镜下观察、生化反应并做药敏试验.结果:(1)21例重症肝炎患者真菌培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约占61.9%.(2)细胞免疫检测实验组CD3、CD3 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3)药敏特点:菌株对制霉菌素耐药最多,达10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菌株最多达12株.对氟康唑10株,对伊曲康唑8株.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口腔真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实验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真菌感染往往是机体免疫受损的早期表征.药敏实验对抗真菌用药具有指导作用,重症肝炎口腔真菌感染治疗以氟康唑、伊曲康唑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定量与肝脏损伤及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 3 4例乙肝e抗原 (HBeAg)及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 ,对患者血清进行乙肝病毒定量测定及白蛋白 (ALB)、白蛋白 /球蛋白比值 (A/G)、谷 -丙转氨酶 (ALT)、谷 -丙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测定 ,将血清病毒含量≥ 10 7、10 6 .9~10 5.1、≤ 10 5 分别定为高、中、低含量组。并于治疗前行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3 4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范围在 10 4~ 10 9拷贝·mL- 1,其中 13例高病毒含量患者 ,ALT值 ( 156 .0± 2 1.3 )IU·L- 1,AST值 ( 14 5.0± 11.0 )IU·L- 1,S值为 ( 2 .0 7±0 .2 1) ,G值为 ( 2 .1± 0 .7) ;14例中病毒含量患者 ,ALT值 ( 2 85.0± 18.0 )IU·L- 1,AST值 ( 12 5.0± 55.8)IU·L- 1,S值为 ( 2 .0±0 .4) ,G值为 ( 2 .4± 0 .4) ;7例低病毒含量患者ALT值 ( 167.0± 2 1.3 )IU·L- 1,AST值 ( 12 8.0± 2 7.7)IU·L- 1,S值为 ( 3 .0 1±0 .11) ,G值为 ( 3 .0 6± 0 .0 9)。 3组数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予干扰素治疗 2 4周后 ,高、中、低病毒含量组患者有 1例( 7.69% ) ,3例 ( 2 1.43 % ) ,3例 ( 4 7.86 % )血清HBVDNA阴转 ,3者之间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根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对7例舌根癌患者的手术方法,手术入路,术后创面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以及并发症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2例皮瓣部分坏死,所有患者逐步恢复了吞咽及语言功能,术后补充放疗未见局部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和手术入路,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同时有助于减小并发症的产生;良好的修复方法对术后吞咽、语言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补充放疗有助于局部病灶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 15 1例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病例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采用保守疗法、拔上牙法、拔下牙法进行治疗 ,观察其疗效。结果 :拔下牙法显效率为 72 % ,拔上牙法为 5 1% ,保守疗法为 2 2 % ,各组疗效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对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 ,在患者支持、张口度许可、拔牙难度不大情况下 ,尽早拔除下颌智齿或相对应的上颌智齿 ,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 ,促使炎症消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入抑癌基因p53在人舌癌细胞体外模型的治疗价值。方法用脂质体导入抑癌基因p53到人舌癌Tca8113细胞,用钙磷脂结合蛋白V和碘化丙啶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法、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导入抑癌基因后细胞凋亡p、53 mRNA和P53蛋白表达状况。结果用脂质体导入抑癌基因p53到人舌癌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比例为(19.7±1.2)%,而未转染组为(4.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3,P=0.003);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亦显示凋亡细胞比例达到(15.1±0.6)%,未转染组为(3.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7,P=0.005)。而且目标基因p53的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 p53的过量表达对人舌癌有一定的抗癌效应,对临床舌癌的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许小鸿  陈广盛  廖德贵 《江苏医药》2012,38(9):1065-1067,1117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Ki67和p63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原发性舌SCC组织Ki67和p6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舌SCC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在舌SCC组织中,p63总阳性率明显高于Ki67总阳性率(P<0.05)。Ki67表达率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Ki67在舌SCCⅠ、Ⅱ期的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的Ki67表达明显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p63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i67表达与舌SCC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dentin sialophosphoproprotein,DSPP)启动子多态性位点(SNPs)的致病易感性,探讨DSPP基因与牙釉质发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从基因组数据库中下载SNPs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NPs所在区域是否作为潜在的转录调控元件;以近两年内来本院就诊的116例牙釉质发育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外周血DNA,PCR扩增DSPP基因启动子片段;通过DNA测序获得SNP等位基因频率,以“千人基因组计划”所公布的等位基因频率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SNPs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根据NCBI数据库公布的结果,位于DSPP启动子区1 kb范围内存在4个SNPs,分别命名为S1~S4.启动子分析软件预测发现,含S3不同等位基因的同一序列分别存在不同转录因子结合元件;S2不同等位基因的同一序列存在相同的调控元件;S1和S4不同等位基因的同一序列都只能预测到含其中1个等位基因的序列存在转录因子结合元件.与对照组相比较,牙釉质发育异常患者DSPP基因启动子区S3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01),而其他SNPs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SPP基因启动子区SNP住点可作为牙齿发育不良相关疾病的筛查对象,其中S3位点很可能与牙釉质发育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定量与肝脏损伤及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34例乙肝e抗原(HBeAg)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对患者血清进行乙肝病毒定量测定及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将血清病毒含量≥107、106.9~105.1、≤105分别定为高、中、低含量组。并于治疗前行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34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范围在104~109拷贝·mL-1,其中13例高病毒含量患者,ALT值(156.0±21.3)IU·L-1,AST值(145.0±11.0) IU·L-1,S 值为(2.07±0.21),G值为(2.1±0.7);14例中病毒含量患者,ALT值(285.0±18.0) IU·L-1,AST值(125.0±55.8) IU·L-1,S值为(2.0±0.4),G值为(2.4±0.4);7例低病毒含量患者ALT值(167.0±21.3) IU·L-1,AST值(128.0±27.7) IU·L-1,S 值为(3.01±0.11),G值为(3.06±0.09)。3组数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予干扰素治疗24周后,高、中、低病毒含量组患者有1例(7.69%),3例(21.43%),3例(47.86%)血清HBV DNA阴转,3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病毒含量与肝脏损伤程度无关,干扰素治疗效果与病毒含量呈正比关系,定量血清乙肝病毒DNA检测(HBV-DNA)是预测和评价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具有异质性,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头颈鳞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亚型的快速识别有利于临床工作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影像组学使用高通量数据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大量成像特征,对医学影像进行量化分析,为头颈鳞状细胞癌精确诊断提供了一种无风险、高效的方法。笔者就CT影像组学在预测头颈鳞癌患者HPV状态的研究进行综述。CT影像组学预测头颈癌HPV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根管治疗术中约诊间痛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中引起约诊间痛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500颗患牙进行常规的根管治疗后,分析约诊间痛与牙位和病因的关系.结果①牙位与约诊间痛无关,χ2=0.650,P=0.722,无显著性差异.②病因与约诊间痛有关,χ2=34.926,P=0.000《0.01,有显著性差异.牙髓坏死的疼痛级别最高,其次为经治牙中的塑化治疗,再次为经治牙中的干尸术和遗漏根管.疼痛级别较轻的为慢性牙髓炎和牙外伤.结论在牙髓坏死和经治牙治疗过程中易引起约诊间痛,应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