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东海及东太平洋区域来源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意在筛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并初步研究活性菌株代谢产物的结构,为探求新型抗生素提供基础。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株,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抗菌活性微生物初筛和复筛。通过HPLC-DAD结合TLC对活性突出的4株真菌及1株细菌进行活性提取物指纹图谱分析。对广谱抗菌活性菌株WBX-38进行菌种鉴定及活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手段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与结论 从中国东海及东太平洋来源样品中共筛选90株海洋来源菌株,获得抗菌活性菌株16株,4株为海洋细菌,12株为海洋真菌。通过HPLC-DAD结合TLC分析,发现5株活性菌株均具有独特的色谱行为。海洋真菌WBX-38通过菌种鉴定,确认为海洋来源曲霉(Aspergillus sp.)。从其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活性化合物5-hydroxymethylfuran-3-carboxylic acid,该化合物对3种指示菌均具有一定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40~60岁妇女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健康教育活动的部分效果,探索农村妇女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农村40~60岁女性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利用其中与健康教育有关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在1,780名40~60岁农村妇女中,有568人报告最近1年参加过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率为31.9%。参与最多的活动主题为养生(204人,35.9%)、慢性病(178人,31.3%)、传染病(130人,22.9%)、其他(56人,3.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与文化程度、业余活动、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BMI、地区等指标相关(P0.05),与年龄、日常工作、家庭人口数、是否留守、慢性病无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率仅与文化程度和地区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参加健康教育既不是慢性病的相关因素,也不是BMI的相关因素(P0.1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发现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是艾滋病和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保护因素(P0.001)。结论安徽省农村40~60岁妇女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比例较低,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部分效果体现在艾滋病和梅毒防治知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妇幼保健知识的需求不断加大,同时不同人群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与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密切相关。为了解不同目标人群对妇幼保健服务的知晓情况,为制定健康传播材料开发和使用计划及开展妇幼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2014年2月至2014年4月对琅琊区和来安县的儿童家长、孕妇夫妇、婚检对象、一般居民等四类人群的妇幼保健服务知晓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滁州市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今后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年滁州市传染病疫情。结果2004年滁州市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54.50/10万,发病率与2003年相比上升6.24%。2004年发病以肺结核(56.01/10万)、病毒性肝炎(51.86/10万)、痢疾(21.94/10万)、疟疾(8.36/10万)、淋病(6.95/10万)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8.51%。结论传染病疫情总体趋势平稳,应加强疫情监测,突出重点传染病防治,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滁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对滁州市2004年17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滁州市2004年麻疹发病率4.04/10万,高于1999~2003年平均水平,3~6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2岁和7~9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学生和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对麻疹病例免疫接种史分析表明,接种MV者占40.57%,未接种者占12.57%,不详占42.86%;未满8月龄7例,占4.00%。结论应进一步加强MV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覆盖率,同时应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MV。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滁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状况,为消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2005年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样监测合格率市级、县级、乡镇呈逐年上升趋势,村卫生室(含个体诊所)变化不大;市级医院高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高于乡镇级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高于村卫生室。结论加强消毒知识培训、健全消毒规章制度、改善更新消毒设备和方法、加强消毒工作监测管理是预防和减少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方法 采用ME -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生物指示剂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灭菌效果。结果 市、县、乡三级医院 2 46台压力蒸汽灭菌器中 ,灭菌效果合格 196份 ,合格率 79.7%;2 3.1%不合格的压力蒸汽灭菌器集中于乡镇卫生院 ;不合格因素是多方面的。结论 加强乡镇卫生院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督管理 ,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8—2013年安徽省滁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实验室监测数据均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滁州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滁州市2008—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4 062例,其中重症424例,死亡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0.93/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各地区均有发病,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监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EV71)所占比例为69.23%,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所占比例为17.31%,其他肠道病毒所占比例为13.46%。重症病例的病原学分布与普通病例的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8—2013年滁州市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5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71为主要病原,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和掌握滁州市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有效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1 - 2016 年滁州市采用人工小时法获得的成蚊密度监测数据,分析不同生境、月份、年度蚊虫密度监测结果。结果 2011 - 2016 年共捕获蚊虫8 177只,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6.06%,其次是白纹伊蚊(2.87%);捕获蚊虫总密度为9.46只/人工小时,蚊虫年平均密度在2011 - 2013 年间呈下降趋势,但2014 年密度开始逐渐回升,2016年蚊虫密度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22.34%;不同生境中,蚊虫密度最高的为城郊结合部居民区,其次为城区居民区和牲畜棚,农户最低,密度依次为 12.27、10.00、9.46和6.00 只/人工小时;各监测点捕获蚊虫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在6月,次高峰在9月。结论 2011 - 2016年滁州市蚊虫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4年后有所回升,应加强蚊虫防治工作。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和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可有效指导城市蚊虫防治工作,应将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和虫媒传染病进行关联分析,为防治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