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7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472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143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530篇
口腔科学   188篇
临床医学   1780篇
内科学   1089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247篇
特种医学   453篇
外科学   809篇
综合类   3679篇
预防医学   1397篇
眼科学   243篇
药学   1394篇
  16篇
中国医学   1430篇
肿瘤学   390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637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631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4年   6篇
  196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握全国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积极性现状,了解机构在诊断工作方面的激励机制基本情况等,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4月,按照分层抽样法,抽取全国12个省份29家职业病诊断机构的管理人员通过问卷星进行职业病诊断机构工作及激励机制现状调查。结果 全国29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有积极性的有16家,占比55.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的积极性与地区分布、单位分类、单位级别、机构内诊断管理部门设置、资质类别、近3年诊断病例数、申请诊断病源量、职业病诊断医师及仪器设备配置情况无关(P>0.05)。有激励机制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的积极性(100.0%)明显高于无激励机制的机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国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建议机构应重点关注诊断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此外,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制定职业病诊断收费标准、完善职业病诊断工作支持保障政策等措施来提升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的积极性,以促使职业病诊断机构更好地完成全国职业病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CT区分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脾脏病变的发病年龄、性别、脾脏指数、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强化幅度、强化方式等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脾脏病变中,11例血管性病变(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9例淋巴瘤;两组间发病年龄、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脾脏指数、动脉期强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海绵状血管瘤呈不均匀性强化,1例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2例窦岸细胞血管瘤呈“雀斑征”,1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呈“辐轮征”;9例淋巴瘤实质部分均呈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表现不同,CT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对2010年1月—2016年7月重庆市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收治的2 497例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中毒患者中男性1 230例(49.3%)、女性1 267例(50.7%);分布最多的3个年龄段依次是41~50岁(18.5%)、≤10岁(16.4%)和21~30岁(13.0%);死亡16例,病死率0.6%。中毒类型构成排前三位的是细菌(33.8%)、化学品(32.2%)、植物(14.8%)。中毒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中毒患者结局死亡的可能性是轻度患者的1 102倍。提示重庆市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41~50岁人群的细菌、化学品、药物中毒,同时应该加强儿童中毒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讨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CVI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肝硬化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是临床少见病,易误诊,病因不清,临床表现复杂,部分患者病程中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并发肝硬化。结论:临床反复感染的患者应考虑CVID的可能,须进一步作血浆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确诊。对已经确诊患者定期补充静脉丙种球蛋白,同时还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典型国家基层卫生服务提供中实现医防整合的经验,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整合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结果:在个人层面,英国、泰国、古巴培养全科医生作为"守门人"并将其作为提供医防整合服务的主体;在机构层面,各国基层机构组成服务网络,内部强调跨学科合作;在体系层面,通过横向合作和有序的首诊与转诊协调服务;国家立法保障和健康保险筹资等引导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整合。结论:培养和配置高质量的医防一体的全科医生、促进机构跨学科融合、通过立法和筹资体系予以保障是各国提供基层整合型服务的核心,值得我国基层医防服务整合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纳入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空间分布特征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改良房颤鉴别评分(STAF)量表,提高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房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STAF评分、改良STAF评分以及LADS评分量表评价,并以STAF评分、改良STAF和LADS评分对房颤诊断与否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寻找各自最优截断值,比较不同预测方式对所收集病例进行房颤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STAF评分最优截断值为5分,改良STAF评分最优截断值为6分,LADS评分最优截断值为4分;处于最优截断值时,改良STAF评分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4. 1%,均较STAF评分的灵敏度(84. 6%)、特异度(82. 6%)高。结论改良STAF评分较STAF评分提高了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诊断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的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手术病理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43例中,术前CT仅诊断8例,其中Ⅲ级5例,Ⅱ级3例,诊断符合率19%(8/43),CT实际显示胸膜转移结节28例,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5例,未显示Ⅰ级15例,CT检出率为65%(28/43)。28例中,术前CT漏诊Ⅰ级和Ⅱ级各10例,漏诊率71%(20/28)。20例中,CT漏诊叶间胸膜、肺表面脏层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膈胸膜转移,漏诊率分别为0%、33%、36%、43%、80%。结论:CT能准确检出、诊断肺癌中晚期胸膜转移,但检出胸膜早期微小病灶有明显局限性,在CT诊断中,忽视对膈胸膜、肋胸膜、肺表面脏胸膜上Ⅰ、Ⅱ级较早转移灶的观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监测中央型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胸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55例110人次中央型肺癌术后胸部增强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复发9例,12人次。胸内淋巴结26例33人次淋巴结短径≥1 cm,其中14例结合临床及CT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中央型肺癌术后复发的监测,螺旋CT是最好手段之一,但对肿大淋巴结性质的评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畸形是异常血管表型的病灶。脑动静肪畸形(AVM)和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血管畸形。目前对于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知之甚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中都可能存在血管的发生和生长,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管的生长依赖于内皮细胞相互之间以及和细胞外间质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改变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整合素在脑内分布非常广泛,属于细胞粘附因子的一种,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与细胞外间质之间粘附作用的主要因子。整合素β1、β3和β5都是影响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1]。我们通过比较脑动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