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老年高血压病血瘀证临床特征及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调查分析了73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左室肥大)的关系,结果提示:血瘀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而且随增龄而加重(P<0.05);随病程的延长,血瘀证的检出率增高(P<0.05),血瘀程度亦加重(P<0.01),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及左室肥大的检出率亦随之而增加(P<0.05);血瘀程度亦随病期进展而加重(P<0.001);有血瘀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以及左室肥大者明显高于非血瘀证者。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应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与内皮细胞、血清细胞因子关系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多类疾病均可见到血瘀证表现,血瘀证证候实质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拟分别探讨血瘀证与循环内皮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等的关系,内皮素与血瘀证的关系已有另文分析,本文不再赘述。1 循环内皮细胞与血瘀证 临床研究显示外周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是判断在体血管损伤的重要指标,而且与内皮素的水平存在相关性。雷氏等的研究提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对1 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方法:在五家医院多中心、大样本收集1 06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结果:运用聚类的方法把1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聚成6类,经中医专家辨证第1类心肾阴阳俱虚、第2类气虚血瘀、第3类肝气郁结、第4类脾气虚弱、第5类痰瘀互阻、第6类气虚。应用对应相关分析方法得出血瘀和痰浊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依次为气虚和血瘀,气虚和痰浊,气虚和肝虚,气虚和阴虚等关系较紧密。从图表可知气虚、血瘀和痰浊位于所有症状和证候的中心,初步推断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病机。结论: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此外再兼加阴虚、肝虚可以覆盖85%以上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在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冬季服用膏方养生的基本情况,涉及到膏方的发展、服用、禁忌等.为了对膏方有更全面的了解,弄清膏方对养生的好处和服用膏方时的宜忌,本刊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务处长,治未病办公室主任衷敬柏大夫.  相似文献   
6.
《素问&#183;四气调神大论》有关冬季养生的论述:“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基于五脏系统的两步法健康状态测量方法并据此设计了自评问卷。两步法包括了五脏系统健康满意度的自评及中医师的辨证。条目由反映健康状态的35个中医症状组成,分属心系、肝系、脾系、肺系、肾系五脏,问卷采用自评方法,分别计算五脏系统的健康满意度。对于健康满意度低于界限值者,再由中医医师进行健康状态的辨证,确定辨证诊断,为进一步健康干预的基础。对35个问题的应答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应答率均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8.
基于医家经验的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与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71位医家高血压诊疗经验的文献90篇。对文献所涉及的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进行频数统计,并对证候分型进行证候要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涉及的中医病名有14种,眩晕、头痛两个病名较为公认 病因内因为精气衰退、禀赋阳盛阴虚,外因为情志、饮食、劳倦及房劳,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病位在肝肾,涉及脾、心、清窍、络脉等。证候分型有56个,属于单因素证候19个,双因素证候28个,三因素证候5个,不便于分类4个,包含10个实性病理因素与5个虚性病理因素,运用15个证候要素的应用组合可以包括56个证候类型。结论高血压病中医属于"眩晕""头痛",病因有内外两个方面,病机为脏腑阴阳平衡失调,主要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病位以肝肾为主,涉及脾、心。共有15个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9.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又称“三因制宜”,是中医治病所强调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所证实。所谓因时制宜,是指疾病相同,治疗疾病的方法与药物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不同的药物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服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27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116例)与对照组(111例)。治疗组予中药配方颗粒剂(复方黄芩汤或复方仙麦汤),对照组予中药饮片汤剂(复方黄芩汤或复方仙麦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血压值(SBP、DBP)、血压达标率、中医证候积分及用药安全性。脱落、剔除病例共26例。疗程4周,采用非劣效检验分析两组在诊室血压平均下降水平、血压达标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差异性  结果:①试验期间,符合FAS集225例,其中治疗组115例,对照组110例;PPS集201例,其中治疗组99例,对照组102例。②在FAS与PPS集中,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BP与DB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SBP与DBP水平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效检验成立。③组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并不劣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