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分析LC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总管残留结石好发于胆囊多发细小结石患者,术后胆管梗阻症状出现于术后4 ̄80d,经过保守治疗及EST处理和开腹手术全部治愈。结论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应引起重视,术前发现胆管结石、术中正确判断及操作是避免胆管残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和胰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及部分胰腺良性疾病的主要术式.胰漏是上述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PD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胰空肠吻合是最常用的胰消化道重建方式,但胰胃吻合作为另外一种重建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现有胰胃吻合术式进行改良,设计了一种新的胰胃吻合术式-胃壁内嵌入式胰胃吻合术(inserting pancreaticogastrostomy,IPG),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P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共施行手术19次,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7年。术后标本病理:分化型脂肪肉瘤共8例,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2例,多形性脂肪肉瘤2例;去分化性脂肪肉瘤3例;混合型8例,有2种甚至3种以上病理分类,其中1例含骨肉瘤分化。18例患者分为首次手术组及复发手术组,两组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结论绝大部分PRPLS可凭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无论是原发还是复发患者,手术切除仍是标准治疗手段,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联合多脏器切除)可显著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中体质指数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200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患者中患者的体质指数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术后指标。结果: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清Hb差值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开放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清Hb差值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开放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肥胖患者手术中更容易发生失血,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手术的操作时间长,且更容易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后1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胆囊癌(PC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20例PCG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前期组(1997至2007年)98例和后期组(2008至2018年)222例。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进一步对后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前期组高于后期组(70.4%vs55.4%),合并胆囊息肉的比例,前期组低于后期组(29.3%vs18.4%);根治性手术比例,前期组低于后期组(48.0%vs66.7%),姑息性手术比例,前期组高于后期组(22.4%vs5.4%);接受术后化疗比例,前期组低于后期组(20.4%vs55.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后期组生存率有一定提高。后期组术后近期及远期生存率均高于前期组(均P<0.05)。进一步对后期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根治性手术、TNM分期、术后联合化疗是影响PCG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虽然PCG的生存率近年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生存率的提高可能与根治性手术及辅助性化疗的开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SEC23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信数据库GEPIA、Oncomine分析SEC23A在胃癌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Affymetrix 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基因芯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SEC23A在胃癌及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借助Kaplan-Meierplotter、GEPIA及Ualcan等系统分析SEC23A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生信分析显示SEC23A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P <0.05)。基因芯片、RT-qPCR均验证了SEC23A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均P <0.05)。Kaplan-Meier plotter、GEPIA及Ualcan等生存分析显示SEC23A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显著差于SEC23A低表达患者(均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EC23A高表达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EC23A在胃癌中呈高表达且与预后密切相关,SEC23A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和胃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及其转归。方法收集69例(3例为再次肝移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生存率和术后死亡原因,观察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其转归。结果 69例患者术后总1、3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0%、76.6%及73.3%,其中良性疾病者分别为96.7%、89.9%及89.9%,恶性疾病者分别为91.9%、65.1%及59.2%。良、恶性组间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死亡22例中有17例死于肿瘤复发。中远期主要并发症有慢性排斥反应、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门静脉血栓、精神并发症、乙型肝炎复发及肿瘤复发等。结论肿瘤复发、急慢性排斥反应和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肝移植的指征,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进行近端胃切除采用Cheng′s GIRAFFE ?重建术(GIRAFFE重建)的功能性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4例)、浙江省中医院(24例)、浙江丽水中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心双死亡(donation after brain plus cardiac death,DBCD)供肝肝移植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本科肝移植相关资料:供肝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c time,WIT)、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c time,CIT)、手术时间、受体无肝期时间,术后第1、3、7天肝功能变化(ALT、TBIL),及术后早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等。按供肝来源不同分为DBCD组(观察组)与尸体供肝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及与术后肝功能和并发症的关系。冷/热缺血时间和早期肝功能受损程度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BCD组热缺血时间较长[(9.5±2.2)min vs (4.9±1.5)min,t =10.719,P <0.001],冷缺血时间较短[(4.7±0.9)h vs (7.2±2.2)h,t =8.008,P <0.001]。术后第1、3天肝功能ALT和TBIL,DBCD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1 294.3±181.7)IU/L vs (641.3±41.0)IU/L,P =0.001;(497.4±56.4)IU/L vs (308.6±15.9)IU/L,P =0.003]。术后第7 天两组肝功能变化差异不大(P >0.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率和手术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DBCD组数据显示热缺血时间长短与移植术后1周内ALT峰值呈正相关(r 2=0.826,P <0.001)。结论 DBCD组冷缺血时间较尸体供肝组缩短,但热缺血时间较尸体供肝组延长,总体在安全范围内且可控性良好,因此DBCD肝移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