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 (aulologoushematopoi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 ,AHSCT)对晚期恶性实体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6例患者中 ,1例行自体骨髓移植 (an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 tion ,ABMT) ,5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预处理方案 :乳腺癌为CEP(CTX ,VP-1 6,DDP) ,恶性淋巴瘤为CEA(CTX ,VP-1 6,Ara-c)方案 ,采集的干细胞 1例 4℃保存 ,72小时内回输 ,其余 5例 - 80℃保存。结果APBSCT动员采集单个核细胞数 7 0 2× 1 0 8 kg ,ABMT和APBSCT后 ,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到 0 5× 1 0 9/L ,血小板达 50× 1 0 9/L以上的时间平均为 1 0 8天和 1 6 2天。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 ,随访至今死亡 2例 ,复发 2例 ,2例无瘤生存。结论AHSCT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肯定 ,可提高生活质量 ,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有效 ,但对反复复发患者需移植后作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多西紫衫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以及对生存质量影响。方法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实验组(甲),对照组(乙)。甲组为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和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24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给药方式为口服吉非替尼250mg/次,1次/d;乙组为随机抽取30例同期的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晚期肺癌二线化疗患者,予多西紫衫醇40mg/m。d(d1、d8、d15)静滴,28d为1周期。2组患者治疗中若出现肿瘤进展或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均终止用药。结果近期疗效,甲组24例中可评价的16例的有效率(CR+PR)3/16(18.8%),临床获益率(CR+PR+SO)9/16(56.3%);乙组有效率为20.0%,临床获益率为46.7%。药物的不良反应,甲组多见为皮疹、腹泻、恶心、皮肤干燥,多数能耐受无需治疗;乙组多见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肝脏毒性,脱发等。结论初步观察结果显示:甲组和乙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甲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乙组,并且其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比较好,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 ( CF)加氟脲嘧啶持续 48h静脉滴注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可评价疗效的 2 4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大剂量 CF加氟尿嘧啶持续 48h静脉滴注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2 4例共进行 72周期化疗 ,平均 3周期 ;CR 1例 ,PR 7例 ,NC 12例 ,PD 4例 ,总有效率 3 3 .3 %。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等 ,大多为 度~ 度 ,经常规治疗均可好转。结论 :大剂量 CF加氟尿嘧啶持续 48h静脉滴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薛英波  屈凤莲  王彬 《贵州医药》2003,27(10):919-921
乳腺淋巴瘤很少见,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更为罕见。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2.2%。本文收集了1986~2000年经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lympoma of the breast,PLB)进行分析,探讨PLB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肺叶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实施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肿瘤位于上叶者和下叶者各20例,分别制定3D-CRT和IMRT计划,分析计划靶区(PTV)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分别比较上叶组和下叶组3D-CRT和IMRT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1)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靶区最小剂量(PTV-Dmin)和适形指数(CI)明显高于3D-CR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PTV-Dmax)、靶区平均剂量(PTV-Dmean)和异质性指数(HI)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肺V5~V65和平均肺剂量(MLD)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肺V5低于3D-C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食管Dmean、V55和心脏V40,上叶组IMRT计划的食管V35、心脏Dmean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叶组IMRT计划的食管V35、心脏Dmean,上叶组和下叶组的脊髓Dmax低于3D-C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肺、食管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下叶组的心脏NTCP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放疗计划脊髓NT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治性放疗中,IMRT比3D-CRT更能提高靶区的适形性和剂量分布的均匀性,IMRT在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鹿洪涛  薛英波 《现代养生》2014,(18):232-232
目的:通过自拟通络益气活血汤对60例脑梗患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治疗,为脑梗患者(气虚血瘀型)治疗增添新的选择方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中风病治疗方面的优势,为中风病的深入研究积累临床资料。以此证明自拟通络益气活血汤对脑梗患者(气虚血瘀型)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生活能力状态,中医症候的改善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脱水,降压,扩血管,活血,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通络益气活血汤治疗,结果: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络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效果确切,明显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8.
榄香烯乳联合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纯中药提纯抗癌药物榄香烯乳 (主要成份β-烯香烯 -β- elemene)在 NSCLC联合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设计了榄香烯加 EP方案及单纯 EP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B )共1 0 8例。结果 :榄香烯乳加 EP方案治疗 5 6例 ,CR2例 ,PR2 7例 ,总有效率 5 1 .79% ,单纯 EP方案治疗 5 2例 ,CR1例 ,PR1 5例 ,总有效率 30 .77% ,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联合 E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能提高近期疗效 ,而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并发的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 ,将 1 5 6例患者分为二组 ,预防组 (80例 )在化疗同时予以GSH ;对照组 76例单纯化疗 ,该组患者如出现肝损害则使用GSH治疗 (2 8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肝损害发生率、损害程度上的差异 ,并评价GSH治疗肝损害的疗效。结果 :预防组肝损害发生率 1 5 0 % ,Ⅲ /Ⅳ度肝损害 2 5 % ,对照组肝损害发生率 36 8% ,Ⅲ /Ⅳ度肝损害 1 2 2 % ,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对照组中肝功能损害患者疗前、疗后ALT及AST值的变化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GSH用于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科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的对象大多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目前医学治疗疗效不满意,预后差,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本研究以 SCL‐90量表对贵州省3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探讨其心理状况变化及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肿瘤科医务人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