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阐述小肠粘连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引发小肠梗阻的机制、小肠粘连及其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病组30个病例采集临床资料,进行X线造影检查明确粘连部位和类型,同时在X线透视引导下松解小肠的粘连,治愈引发的小肠梗阻,总结X线下松解小肠粘连方法。结果 X线稀钡剂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粘连部位45处,最多一例有4处粘连;膜状粘连30处,带状粘连10处,肠壁与肠壁粘连35处,肠壁与腹壁粘连10处,肠袢间肠袢疝5例,粘连肠袢锐角形成35处。X线下松解小肠膜状粘连30处,还纳肠袢间肠袢疝5例,治愈小肠梗阻20例,10处带状粘连未能松解,缓解带状粘连肠梗阻3例,7例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组病例治愈率为66.67%,无并发症。结论腹部手术、创伤、炎症是引发小肠粘连的主要原因;引发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主要机制是粘连肠袢锐角形成,粘连肠袢间肠袢疝的形成;腹胀、腹痛、呕吐、排气不畅、呈间歇性发病、阵发性发作是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X线稀钡剂全消化道造影是有效的诊断方法;X线透视引导下能够松解粘连疏松的膜状粘连,还纳粘连肠袢间肠袢疝,立刻解除肠袢的锐角,立竿见影地治愈粘连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62岁。吞咽稠食噎感1年余,无进行性加重,无消瘦。体检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X线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主动脉弓段“不倒翁”状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头”的直径约1cm,“体”的直径约1.7cm,“颈”部较短呈管状。头与颈的关系似乒乓球拍状,体又似一个悬挂的葡萄粒状(图1)。透视下轻微搏动感,做收腹深吸气时轻微扩大,局部粘膜无破坏,管壁柔软,钡剂通过无受阻,蠕动正常。食管镜检查:进镜约18cm处,自食管右前壁向腔内突出的上下排列的两个葡萄粒状、息肉样肿物,呈褐红色,表面光滑柔软,上方小的约…  相似文献   
3.
病例男,58岁。右上腹不适半年。无发冷发烧,无恶心呕吐、无黄染。查体:剑下偏右触及一包块,质硬,不活动,有触痛。肝脾未触及。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B超:肝左叶内侧段团块状强回声影。CT检查:肝裂区见一类圆形肿物影,大小约6.5cm×6.0cm×5.0cm,其内密度不均,CT值为-66~45Hu之间,边缘为略高密度环,环壁厚薄一致,密度均匀,CT值为66Hu。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图1)。肿物上部达右心膈角区,致右心缘受压变形,心影略左移(图2)。CT诊断:膈肌良性肿瘤。手术所见:右膈肌…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31岁。6年前产一健康女婴后腹部无明显缩小。6年来无明显原因全腹逐渐缓慢增大,常有便意,曾多次做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近2个月食后出现上腹胀闷,无其他症状。体检:腹膨隆,如孕7个月,柔软,未及肿块,肝脾不大,无移动浊音,无胃肠型肠音弱。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压力空气灌肠法是婴幼儿、小儿肠套叠复位应用普及而高效的“介入放射学”疗法,只要诊断明确,在卧位透视引导下就能顺利进行。在基层卫生院是容易开展的项目。但近几年来我院经常收治从乡镇卫生院,甚至县级医院转来的婴幼儿肠套叠患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当地确诊为肠套叠,经压力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急转上级医院建议手术治疗;而患儿家属要求不用手术治疗;患儿发病均超过24小时,均有血便,精神欠佳,嗜睡,触诊哭闹,无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1.1×109~1.3×109/升);经我院X线空气灌肠观察套头皆达横结肠。下面介绍近2年收治的10例病例,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