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氟伏沙明治疗)42例,对照组(氯米帕明治疗)42例,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2、4、6、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价其疗效,治疗中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Y—BOC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治疗第2周末开始两组Y-BOCS评分均较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观察组有效率69.05%,对照组有效率66.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轻。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期治疗强迫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氟伏沙明治疗)42例,对照组(氯米帕明治疗)42例,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2、4、6、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价其疗效,治疗中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Y-BOC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治疗第2周末开始两组Y-BOCS评分均较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观察组有效率69.05%,对照组有效率66.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轻。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期治疗强迫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疗程8w。采用潘氏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9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w末两组潘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4w末起均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同期组间潘氏量表评分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2w末起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对照组较研究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表现存有异同。结论国产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经济,疗效虽然稍逊于利培酮,但对临床选择用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在疗效、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62),分别接受帕利哌酮缓释片或利培酮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定两组病例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ESR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并统计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和3例患者脱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治疗d 7,142,8,568,4时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从治疗d 4开始,研究组各个治疗时间点的阳性症状因子评分显著下降;治疗d 84时,研究组PANSS其他因子评分、SF-36总分及PSP总分明显改变(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治疗d 142,8,568,4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焦虑抑郁因子评分显著改变;治疗d 28,568,4的阴性症状、敌意/兴奋因子评分有显著变化;d 56和d 84时思维混乱因子评分有明显改变(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6/48)和53.2%(33/6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d 28,568,4时,两组病例的催乳素浓度与其基线值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治疗d 28和d 84时研究组的催乳素浓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治疗各个时间点的ESRS总分、体重、血糖、血脂及QTc间期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在疗效(包括起效时间)、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方面均优于利培酮,可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新、更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治愈出院后均维持药物治疗,并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定家庭支持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家庭支持功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效利培酮微球(RLAI)、利培酮片、喹硫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RLAI组30例,利培酮片组45例,喹硫平片组45例,治疗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12周末RLAI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利培酮片和喹硫平组(P<0.01);治疗12周末,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LAI与利培酮片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震颤、静坐不能,喹硫平组为体重增加、心动过速.结论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利培酮片、喹硫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RLAI组在控制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口服利培酮片、喹硫平片,且有长期维持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利培酮、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口服帕利哌酮、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观察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12周末帕利哌酮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P<0.01);治疗12周末,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震颤、静坐不能,喹硫平组为体质量增加、心动过速.结论帕利哌酮、利培酮、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相当,但帕利哌酮在控制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利培酮及喹硫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疾病特征等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就诊于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心理门诊的6~12岁ADHD患者共72例,该72例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中国修订版韦氏智力测验(C-WISC)、数字划销测验(NCT)、父母儿童行为问卷(PSQ)的测量,了解其认知特点和疾病特征。结果 1)ADHD患儿的言语智商(VIQ):VIQ可显著正向预测ADHD患者依从性水平 (F=8.36,P<0.001,决定系数为0.14);言语智商(VIQ)和总智商(FIQ)共同正向预测ADHD儿童患者复诊次数(F=10.17,P<0.01,决定系数为0.22);2)PSQ的多动冲动分量表可显著负向预测ADHD患者依从性水平(F=9.24,P<0.001,决定系数为0.15)。结论 ADHD患者的疾病特征对服药依从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研究,将66例诊断为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治疗,两组在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药物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为60.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作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高,并能迅速改善睡眠障碍和焦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阿米替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阿米替林组和帕罗西汀组各56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后1、2、4、6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阿米替林和帕罗西汀两组治疗1~2周前后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4—6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阿米替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79%,帕罗西汀则为46.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阿米替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均有效,不良反应较轻,但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阿米替林更安全,服用方便,不良反应更小,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联合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