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输尿管口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输尿管口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术前均由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确诊。2例采用三角区重建术治疗,2例行经尿道囊肿低位横切开术,5例行输尿管囊肿切除术,2例行输尿管原位移植。结果11例患者均获治愈,开放手术平均时间86 min,术后平均住院10.5 d;腔内手术40 min.术后平均住院6.0 d。随访3个月至9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口膨出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结合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可提高确诊率。治疗上宜早期手术处理,输尿管口囊肿切除、三角区重建术是一种好的术式,经尿道囊肿电切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990-2000年间收治的13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总结。方法:10例行IVU及B超检查或膀胱镜检查。开放手术10例,电切开术2例,1例行保守治疗。结果:12例获术后随访,疗效确切。结论:B超及IVU二者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的符合率。对囊肿直径<2.5cm者宜行经尿道电切开术,而对直径≥2.5cm者应采 用开放性手术,并行输尿管再植抗反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主要症状有腰部酸胀,右肾绞痛,血尿等.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多可明确诊断.11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 随访1~10年,临床症状消失,右肾积水好转,输尿管通畅,肾功能正常.结论 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多能确诊,诊断困难时联合MRU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尿道下裂术后复发尿瘘的影响因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再发尿瘘的各项相关因素在尿瘘修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99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06例尿道下裂术后复发尿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尿瘘位置、瘘口大小.瘘口数目、尿痿修补次数等相关观察指标,采用合适的术式进行尿瘘修补。结果:84例一次修复完成,一次手术成功率79.2%f22例再次出现尿瘘。其中1例同时并发尿道狭窄.需进一步治疗。不同的尿瘘位置与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瘘口的大小、数目不影响手术成功率(P〉0.05),术前修补的次数与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屎瘘的位置,大小、数目和手术修补次数等因素.不影响手术成功率。术前对患者的尿瘘位置、瘘口大小、痿口数目及局部条件的不同需制定明确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术中的精细操作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8例肾损伤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闭合性肾损伤65例(95.6%),开放性损伤3例(4.4%),合并伤14例(20.6%),血尿67例(98.8%).B超检查46例,阳性率76.3%,CT检查60例,阳性率100%.IVU检查7例,阳性率42.5%.手术治疗19例,占27.9%,保守治疗49例,占72.1%.治愈66例,死亡2例(2.95%).结论:B超检查便捷无损伤.CT检查准确快速,并可同时了解其他脏器损伤的情况,对治疗有重要帮助.保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如果损伤严重,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肾、输尿管负性石的碎石治疗(附12例治疗体会)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外科蔡辉武,陈进新肾、输尿管负性石是在X线下不显影的结石。在临床上其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困难。采用X线定位的碎石机进行碎石治疗难度就更大,主要是X线未能显示结石的部位,因而震波的能量不...  相似文献   
8.
不同卧位ESWL治疗输尿管末端及膀胱结石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自1993年12月-1995年9月应用仰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末端及膀胱结石58例,结果疗效显著,与以前俯卧位ESWL治疗输尿管末端及膀胱结石58例进行比较,仰卧ESWL治疗更具优越性,在电压较低,冲击次数减少的情况下,能取得更好的碎石效果。认为对输尿管末端及膀胱结石采用仰卧位ESWL治疗是一种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