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几种败酱制剂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忠琴  杨敏 《中药材》1989,12(4):38-40
本实验采用试管法、倾注平板法,以有无菌落生长为指标,研究黄花败酱口服液、黄花败酱冲剂,白花败酱冲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不同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测得了对不同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相似文献   
2.
中国辽宁栽培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辽宁栽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inn)的总皂甙用低压硅胶柱和反相Rp18Labar柱层析分离得到18种化合物,用IR,MS(FD-MS,FAB-MS),13C-NMR及化学方法鉴定了16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棕榈酸(1),齐墩果酸(2),胡萝卜甙(daucosterin 3),人参皂甙-Rh1(4),—Rg3(5),—Rg2(6),—Rg1(7),—Rf(8),—Re(9),—Rd(10),—Rb2(11),—Rb1(12)、—R0(13),蔗糖(14),人参三糖(15)及一种新皂甙(16),结构为:20(s)原人参二醇-3-[-O-β-D-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20-[-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甙,命名为人参皂甙-RAO(ginsenoside-RA0)。化合物(4)和(5)系首次从西洋参中分离出的已知皂甙。  相似文献   
3.
4.
<正>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in)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我国自1955年以来在东北、华北等地进行了大面积引种和栽培并取得成功。作者从国产西洋参中用低压硅胶柱层析和反相 Rp—18的 Lobar 柱层析分离得到18种单体,其中 CQ—18用 IR、MS(FAB-MS)、~1H-NMR、~(13)C-NMR 以及化学方法确定了结构为:20(S)-protopanaxadiol-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20-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国內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in) 作过一些研究,但对引种栽培的国产西洋参尚未见到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对国产西洋参进行了研究,采用低压柱层析和R_P-18反相的Lobar柱层析法分离得到了18种单体,并用IR、MS(FD-MS、FAB-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