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 男,66岁,因胸痛胸闷4h入院.患者凌晨3时起病,伴背部、剑突下持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儿童手足口病(HFMD)不同病情阶段视频脑电图(VEEG)的特征。方法:对48例重症HFMD患儿的VEEG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展期,48例患儿VEEG均有异常,异常度与脑炎改变基本符合,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一般以背景慢波及额颞区的放电为主要特征,重度VEEG异常者变化各异;好转期大多数患儿背景逐渐恢复,浅睡期额颞区出现散在的尖(棘),尖慢(棘慢)波;康复期重度VEEG异常恢复慢,残留局灶或多灶性放电及背景慢波。结论:掌握HFMD不同病情阶段的VEEG特征,对病情的治疗、康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腰穿是一项临床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特别是颅内和椎管内疾病最基本的诊疗技术.此法虽然较安全,但由于小儿恐惧、紧张、好动等特点[1],在做小儿腰椎穿刺时多数小儿不易配合,需要多人按压,且其体位又不容易固定,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我院儿童神经内科根据小儿特点,设计出一种儿童腰椎穿刺背带裤,经临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癫痫发作与发作间期动态脑电图和心电图的变化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4例行24 h动态脑电图与心电图同步监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动态心电图出现异常34例,占32.7%;出现以颞部为主的异常脑电波64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37.5%,心电图异常表现方式最多,室性早搏、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在同一患儿动态心电图中见到占79.2%;出现以额叶为主的异常脑电波22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22.7%,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出现以顶、枕叶为主的异常脑电波10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20.0%,出现心律不齐1例;多灶性或广泛性放电8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37.5%,心律不齐2例.动态心电图出现异常的34例中,动态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慢波增多,或双侧颞区、额区、中央区和顶区出现大量中高电位局灶性棘(或尖)波、(多)棘(或尖)慢复合波,或双侧颞部局限性(或节律性)中高波幅的慢波θ或δ波.监测期间动态心电图异常的34例癫痫患儿,发作与发作间期的动态心电图无明显改变者占38.2%,发作前后伴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占61.8%. 结论 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期动态心电图发生异常的概率较发作间期高,与癫痫发作部位及动态脑电图波形异常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作一种儿童腰椎穿刺用背带裤,使其穿刺时位置固定,避免损伤。方法取市售卡通棉布缝制成儿童腰椎穿刺用背带裤,主要包括背带裤、连腿带和肩背带三部分;背带裤正面设玩具口袋和腹板,背面自骶尾部斜向肩部以露出穿刺部位;前后肩部两端以纽扣相接。腰椎穿刺前,协助患儿穿上背带裤,按要求固定体位,调节好肩背带长度,扣上连接扣即可进行操作。结果患儿体位固定,适合穿刺需要,且不需人员协助,同时口袋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了患儿痛苦。结论儿童腰椎穿刺用背带裤能达到安全体位固定和节省人力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背带裤固定法应用于小儿腰椎穿刺时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74例需进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背带裤固定法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旧床单固定法进行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腰椎穿刺固定效果及穿刺时间、次数.结果 试验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及患儿、家长、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腰椎穿刺时间和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行腰椎穿刺术时采用背带裤固定法能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代替传统旧床单固定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来探讨脑梗塞的社区防治。方法 对 3 7例脑梗塞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42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了解有无斑块形成及发生部位。结果  3 7例脑梗塞患者中颈动脉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 2 3例 ,且好发于双侧颈动脉窦分叉部位。正常对照组 42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8例 ,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颈动脉B超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社区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研究表明:很多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时,其心电图(ECG)也产生某些变化,甚至出现猝死现象。但儿童癫痫发作时及发作间期,患儿的ECG是否和脑电图(EEG)一样也产生一定的变化,目前鲜有深入的研究。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104例癫痫患儿,并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和动态心电图(AECG)同步监测,现将其记录回放观察和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穿是一项临床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特别是颅内和椎管内疾病最基本的诊疗技术。此法虽然较安全,但由于小儿恐惧、紧张、好动等特点[1],在做小儿腰椎穿刺时多数小儿不易配合,需要多人按压,且其体位又不容易固定,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我院儿童神经内科根据小儿特点,设计出一种儿童腰椎穿刺背带裤,经临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湘南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特点。方法对近5年来郴州市5家综合性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6873例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4595例,胃溃疡1653例,复合性溃疡625例。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3.68-1。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6.2岁,十二指肠溃疡以40岁以上居多,胃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复合性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结论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