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燕  陆叶  蒋旭琴  王娟  崔静萍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5):1878-1885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俯卧位通气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IPOST工具确定循证问题,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关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管理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推荐实践及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0日,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2篇及系统评价3篇。从操作前评估、操作的实施、结束俯卧位通气的时机、并发症的预防及人员组织管理5个方面进行证据汇总,形成34条最佳证据。结论 该研究汇总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俯卧位通气提供参考,但在临床实践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证据,从而提高俯卧位通气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方法介绍1例确诊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并Ⅰ型呼吸衰竭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持续治疗5月时,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伴严重低氧血症,胸部CT显示两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伴间质改变,痰涂片找到卡氏肺孢子菌。予复方新诺明(SMZco)、甲基强的松龙、调整免疫抑制剂应用及其它支持对症治疗,15 d痊愈出院。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是常见机会性感染,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诊断纵隔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肺门、纵隔不明原因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肺部CT检查发现有纵隔、肺门软组织块状阴影,临床诊断性质待查,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支气管腔内肿块病变的患者,经过CT定位后,予以纤维支气管镜下穿刺针吸活检检查。结果44例患者,穿刺成功获得病理诊断者32例(72.7%)。其中诊断肺癌者30例,结核2例,此外,核异质细胞4例,另外8例患者为正常淋巴结和正常气道黏膜上皮细胞。部分患者施行针吸活检术后穿刺点局部微量出血,不需要止血处理;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是鉴别诊断纵隔、肺门不明原因肿块和肿大淋巴结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探讨鞣酸(Tannic acid,TA)对LLC/cMOAT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LLC/CMV和LLC/cMOAT细胞对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在不同浓度的TA处理下细胞的存活状态;确定TA的非细胞毒性浓度以及在该浓度下各梯度浓度处理时细胞的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使用非细胞毒性浓度的TA处理前后LLC/cMOAT细胞内柔红霉素(DNR)浓度变化、细胞周期阻滞及对凋亡的影响。结果LLC/cMOAT细胞对羟基喜树碱(CPT-11),阿霉素(ADM),顺铂(DDP)和长春新碱(VCR)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耐药倍数分别是2.08、3.02、4.01和9.31,对依托泊苷(VP-16)、紫衫醇(TAX)无明显耐药,10.0μmol/L浓度以下的TA对LLC/CMV和LLC/cMOAT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2.5、5.0、10.0μmol/L浓度的TA能显著降低LLC/cMOAT细胞的IC50(P<0.05),其逆转倍数分别为5.09、6.33、7.76倍;细胞内DNR荧光强度随着TA浓度的增高而明显增强;TA作用细胞12h可使G1期细胞数百分比由(46.35±3.74) %增至(66. 43 ±5. 87) % , 阻滞细胞于G1期; TA 与VCR 联合处理细胞24 h 和48 h 时凋亡率分别为12. 1 %和19. 0 % ,与处理前(1. 65 %) 相比提高明显;使用2. 5μmol/ L 、5.0μmol/ L 和10. 0μmol/ L 浓度的TA 与VCR 共同处理细胞24 h 后,凋亡率由处理前的4. 96 %分别提高到11. 2 %、17. 9 %和25. 1 %。结论 TA能部分逆转LLC/ cMOAT 细胞的多药耐药,显著提高耐药细胞内DNR 荧光强度并呈浓度依赖性,阻滞细胞周期于G1 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化疗药物外排、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以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香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吸烟模型组,每组14只.采用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中HMGB1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HMGB1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与人类慢性支气管的特点相一致.BALF中模型组细胞总数、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MGB1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HMGB1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5).结论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HMGB1可能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蒋旭琴  梅晓冬  杜方兵 《中国药房》2007,18(27):2099-2101
目的:研究新药HY2006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HY2006对流感病毒在传代狗肾细胞(MDCK细胞)上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效应;采用鸡胚培养法观察HY2006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并与病毒唑进行比较。结果:HY2006和病毒唑在MDCK细胞上对流感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271±24)和(405±35)mg.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3.68±2.70和7.92±1.03;HY2006在鸡胚中对流感病毒的半数有效量(ED50)显著低于病毒唑(分别为(1.48±0.68)和(7.57±1.28)g.L-1)。结论:HY2006在MDCK细胞上和鸡胚中对流感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其药效较病毒唑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1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成功经气管镜活瓣置入施行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并就该技术的适应证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对1例80岁患者按COPD诊疗指南进行病情评估,予以高分辨CT、肺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检查,确定其病情分级为D级,肺功能重度损害,有不均质肺气肿,符合肺减容手术适应证。予常规气管镜检查准备后,经鼻腔插入气管镜,使用Chartis导管插入侧枝通气各肺叶段检测后,选择左下叶内前基底段予以支气管单向活瓣置入。结果患者良好耐受手术。单向活瓣置入位于左下叶内前基底段开口处,活瓣固定良好,随患者呼吸运动开闭正常。术后患者胸闷症状有所减轻,6 min步行距离增加。手术一周后胸片检查,活瓣无移位,活瓣远端肺透亮度较前降低。结论高龄重度肺功能损坏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使用单向活瓣置入术经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该技术需要更多病例应用并长期观察以进一步确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褪黑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8年Lerner等首次把褪黑素分离纯化并确定该物质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标志着褪黑素研究的真正开始。最初人们认为褪黑素只在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发挥作用。后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具有调节生物节律、抗肿瘤、抗氧化、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生理和药理作用。本文中综述褪黑素在免疫系统的合成,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与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和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病原学与耐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素的耐药率从2003年的20.8%升至2007年的36.1%;对亚胺培南、奈替米星、替卡西林和妥布霉索的耐药率也上升较明显;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上升最为显著,5年从21.1%升至59.7%,鲁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仍较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药耐药,除对复方新诺明以及头孢他啶、替卡西林耐药率较低外,其余均在61.9%~100.0%.结论 非发酵菌是下呼吸道感染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最为常见且呈多药埘药,耐药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初诊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tumor tell, TC)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50例初诊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首次胸腔积液标本,采用配体靶向多聚酶链反应(ligand-targeted polyenzymechain reaction, LT-PCR)检测胸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水平。分析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以及身体状况(performance status, PS)评分、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转移部位数量的关系,同时,比较该方法与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之间的阳性诊断率。 结果 初诊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 与患者PS评分呈正相关,PS分值越高、转移部位越多的患者肿瘤细胞水平也越高(P<0.01)。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水平和CE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7,P<0.01)。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组患者的肿瘤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261.74±272.44)/ml vs. (90.61±144.24)/ml, P<0.01]。部分肿瘤细胞水平显著增高的患者,常规细胞学检测为阴性。结论 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水平定量检测方法较传统的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方法可能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对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诊断以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