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例1为25岁女性宫外孕患者,于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盆腔粘连分离术术后静脉滴注醋酸去氨加压素15μg,1次/12 h。第2天静脉滴注醋酸去氨加压素约30 min 时,患者出现谵妄、神志恍惚、抽搐、牙关紧闭,实验室检查血钠为125 mmol/ L(术前为142 mmol/ L),考虑为醋酸去氨加压素所致低钠血症性脑病,立即停止输注醋酸去氨加压素并给予补钠等对症治疗,约10 min 后患者症状缓解。第2天患者神志清楚,血钠141 mmol/ L。例2为42岁女性患者,于肛周脓肿根治术后静脉滴注醋酸去氨加压素18μg,1次/12 h。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头晕、多汗、双手震颤,畏寒、尿少。第5天出现恶心,双眼上翻,双上肢强直阵挛,实验室检查血钠为124 mmol/ L(术前为141 mmol/ L),头颅 CT 检查示大脑半球白质区广泛水肿,考虑为醋酸去氨加压素所致低钠血症性脑病。停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立即给予补钠等对症治疗,1 d 后患者症状消失,血钠138 mmol/ L。  相似文献   
2.
蒋中才  余江平  王宇 《西部医学》2019,31(9):1449-1452+1456
【摘要】 目的 探讨S 腺苷蛋氨酸(SAM)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收载的SAM致不良反应,对患者年龄、性别及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 SAM致不良反应中青年人多于老年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但以心血管系统、皮肤及附属器、呼吸系统为主,严重程度为一般病例多于严重病例,且尚未被说明书记载。上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范围较广。结论 SAM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分布广泛,中青年男性可能好发,虽严重程度多为一般,但新的ADR占比较大,且用药过程中均可发生,临床在用药过程中应重视其发生特点,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3及MMP-9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测定SLE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MMP-3,MMP-9水平,将SLE患者分为SLE活动期组与SLE非活动期组,且根据有无累及神经系统、肾脏及关节分为不同病损组,将同时无神经系统、肾脏及关节炎者定义为无器官损害组。结果共纳入SLE组患者85例,将其中临床资料相对充分的59例患者分为SLE活动期组22例,SLE非活动期组37例。SLE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LE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MMP-9水平低于SLE非活动期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神经系统损害组、肾损害组及关节炎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无器官损害组(P0.05)。结论血清MMP-3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其水平下降可能与狼疮病情改善有关,可作为治疗后病情好转的信号。血清MMP-9水平和疾病活动或进行性脏器损害有关,有望作为评判SLE疾病活动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建立酶法肌酐的实验室参考值的新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514例健康体检者及182例肾病患者血清肌酐值,依据不同方案计算肌酐正常参考区间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酶法肌酐检测结果总体呈正态分布.按健康对照组x-±2s所得肌酐检测参考区间为男性51~~109μmol/L和女性39~95μ mol/L,按室内质控结果修订参考区间为男性50~107 μmol/L和女性39.2~89 μmol/L,两种方案所得参考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0.67,P>0.05),但均与试剂说明书给予的正常参考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3.69,2.05,P<0.05);男性与女性肌酐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试剂说明书参考区间统计,实验室的假阳性率最高,为14.2%.结论 试剂厂家参考值不适用于该实验室,实验室可以根据室内定值质控情况修正厂家参考区间,同时分别建立该实验室的男性与女性肌酐正常参考值范围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及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诊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应用非布司他片40 mg,B组给予非布司片他80 mg,C组给予别嘌呤醇片300 mg.治疗疗程均为24周.检测并记录3组治疗前1d、治疗12和24周后血尿酸水平、血清ET-1、NO、MPO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1d相比,3组治疗后12、24周后血尿酸、ET-1、MPO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B组治疗24周后血清ET-1水平低于治疗12周后(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片及别嘌呤醇片均能有效降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ET-1与血尿酸水平,40 mg非布司他片改善患者炎症状态稳定性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