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正常血小板组 15 0例、低血小板组 10 0例分别用手工法、ADVIA 12 0血液分析仪、Coulter JT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和大血小板。结果 :大血小板比率 (P LCR)的参考范围为 0 .5 %~ 17.1% ,低血小板组 [(15 .2±9.4 ) % ]较正常血小板组 [(9.1± 4 .3) % ]显著增高 (P <0 .0 5 )。正常血小板组 3种方法检测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低血小板组阻抗法与手工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二维激光散射法与手工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不同实验室P LCR的参考范围相差较大 ,大血小板可致阻抗法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假性偏低 ,ADVIA 12 0血细胞分析仪为检测血小板的较准确仪器。  相似文献   
2.
五型病毒性肝炎的暴露因素与临床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菁  张景霞 《医学争鸣》1996,17(3):181-184
比较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打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五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连续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293份,用ELISA法检测了五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指标,并进行了流赞美同学调查。暴露因素:丙肝的肠道外暴露外明显多于甲肝;甲肝和戊肝有较高的“甲肝”患者接触史;乙肝,丙肝和丁肝有高的“乙肝”接触史,与甲肝,戊肝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化学性交感神经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对甘草叶中的黄酮成分(总黄酮)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C)及腹腔巨噬细胞(PEC)产生细胞毒因子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体外细胞毒试验及对黄酮成分诱生因子的活性测定和中和试验证明;在一定浓度下,甘草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对BMC和PEC及L929细胞无直接毒性作用但能诱导BMC和PEC产生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因子,经中和试验初步证明此细胞毒因子为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相似文献   
5.
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血清学分型与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了西安市住院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293份,用ELISA进行分型检测,并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甲肝占65.19%,乙肝占10.92%,丙肝占4.78%,丁肝占3.75%,戊肝占4.44%,诊断不明者占10.92%。结果表明,在西安市住院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肝为主要类型;与以往结果比较,甲肝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后移;除乙肝外,各型肝炎中男性均多于女性,尤以丁肝和戊肝为著;甲肝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用干扰素α和内毒素诱导巨shi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本课程的开设在内容上既着眼于临床免疫及免疫性疾病的内容,又注重相关基础研究的进展,发挥基础学科的优势从分子、细胞水平对某些免疫性疾病病因的阐明提供新论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57 230例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假性减少例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复检标准,对血小板低于50×109/L的标本进行手工复检,发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者82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处理。结果 51例为乙二胺四乙酸致血小板假性减少,23例为大血小板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1例,冷凝集现象5例,其余2例未找到明显原因。对这些标本进行手工计数或者抽血后即刻上机检测,得到正常范围的结果。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有假性减少现象,必须找到原因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小鼠白细胞介素-12的融合基因,并进行初号表达,方法 通过重叠序列引物的设计与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将小鼠IL-12的40kPa多肽链基因与35kDa多肽链基因,以甘氨酸接头(Gly4Scr)3序列连接成为晤蛋白编码基因,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现,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SVT2,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型IL-12。结果 构建的小鼠IL-12表达载体经测序无突变发生。以G418筛选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已建立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预测模型(REACH—B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004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初次入院、HBsAg阳性超过半年的患者,分为HCC组和对照组(非HCC组),回顾性收集相关指标,进行评分评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各模型预测价值。结果预测3年HBV相关性HCC发生,共纳入627例患者,其中HCC组151例,对照组476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3年HC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5%CI:0.74~0.82),敏感度为73.00%,特异度为78.70%。联合甲胎蛋白(AFP)建立R—AFP评分模型,对3年HCC发生的AUC升至0.80(95%CI:0.76~0.83,Z=2.50,P=0.01),敏感度为71.03%,特异度为79.1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3与AFP之比(AFP—L3%)建立R—AFP—L3%评分模型,对3年HCC发生的AUC进一步升至0.83(95%CI:0.80~0.87,Z=2.45,P=0.01),敏感度为75.01%,特异度为79.32%。预测5年HBV相关性HCC发生,共纳人159例患者,其中HCC组65例,对照组94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5年HCC发生的AUC为0.79(95%CI:0.72~0.87),敏感度为73.60%,特异度为75.43%。R-AFP评分模型对5年HCC发生的预测价值AUC升至0.84(95%CI:0.77~0.90,Z=2.70,P=0.006),敏感度为83.12%,特异度为77.89%。结论联合AFP及AFP—L3%能优化REACHB评分模型对3年和5年HBV相关性HCC发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