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川芎嗪抗癫痫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大鼠癫痫模型,致痫前后分组分别给予川芎嗪,观察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川芎嗪对癫痫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显著(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抑制癫痫作用机制与降低IL-2、IL-6和TNF-α对免疫-神经网络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缺血早期半暗带中神经元和内皮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无法得到缓解,加之移植后的存活率低,向功能细胞的分化率低,是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缺陷。课题组提出整体干预理念,期望给移植细胞提供优化的整体环境。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与电刺激小脑顶核相结合整体干预对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与迁移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表皮生长因子反应性神经干细胞,Brdu标记,并用胎牛血清诱导,观察其多向分化潜能;8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32):左侧小脑顶核刺激24 h后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再24 h后将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注入右侧侧脑室内;顶核刺激组(n=8):PBS代替神经干细胞,其余同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32):同心圆电极插入小脑顶核,不通电其余同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对照组(n=8):同心圆电极插入小脑顶核后不通电,其余同顶核刺激组。记录梗死后6,24 h,3,7,14,28 d大鼠的神经功能;分别在移植后3,7,14,28 d处死大鼠,以梗死灶为中心切片,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表皮生长因子反应性细胞表达nestin抗原,并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在胎牛血清诱导下可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经Brdu标记后,85%以上神经干细胞表达Brdu抗原。移植28 d内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与其他3组(P < 0.05~0.01)。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移植14,28 d存活细胞数明显多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提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显著提高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及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优化的整体环境可提高移植神经干细胞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细胞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remazolam, RZ)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体质量280~350g,共45只,用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术后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泵注瑞马唑仑组(SAH+RZ组)。术后统计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脑组织含水量,IL-6、TNF-α和S100β相对表达量。结果:神经功能障碍评分:SAH组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D二聚体(D-D)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Hcy与D-D水平,观察组于治疗后3d与7d时复查Hcy与D-D.结果:观察组Hcy与D-D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对照组两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Hcy及D-D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3d及7d与治疗前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7d与3d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与D-D水平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发展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LVEDD、LVEF和心率分别为(54. 37±4. 96) mm、(50. 62±7. 08)%和(63. 26±11. 75)次/min,对照组患者LVEDD、LVEF和心率分别为(59. 73±5. 18) mm、(45. 69±6. 87)%和(67. 21±12. 53)次/min(P 0. 05);观察组患者CRP和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 93±1. 65) mg/L和(637. 32±118. 27) 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 76±1. 88) mg/L和(856. 68±143. 56) ng/L(P 0. 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CRP和NT-pro BNP水平,改善其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方法 40例脑瘫患儿为观察组,根据智商评分分为轻度智商障碍亚组23例和中度智商障碍亚组17例。同期选取门诊健康体检且智商正常的同龄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并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Ⅳ)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L-P2和L-N2的时长均显著较对照组长,P300波幅较对照组显著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智商障碍亚组P300的潜伏期、L-P2和L-N2的时长均显著小于中度智商障碍亚组,P300波幅显著高于中度智商障碍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智商障碍亚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均显著高于中度智商障碍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呈负相关(P0.05),P300的波幅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无损害的诊断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障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及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和LVES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介质IL-6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年无症状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71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非脑梗死患者6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采用NEUROPACK型肌电图及诱发电位仪完成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采用HAMD、MMSE检查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并分析中年无症状性脑梗死事件电位P300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3L、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384.57±24.71)vs(350.51±24.59)、(23.23±2.31)分vs(14.51±1.95)分],Amp、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11.67±2.15)vs(16.89±3.49)、(20.12±0.34)分vs(24.69±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无症状性脑梗死事件电位P300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3L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性(r=0.693,P=0.017),MMSE评分呈负相关性(r=-0.392,P=0.033);事件电位Amp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性(r=-0.592,P=0.039),MMSE评分呈正相关性(r=0.593,P=0.044)。结论 中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相关电位P300变化,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能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肽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 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 L,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肽0.2g,每日3次口服,治疗周期均为两周,治疗前及治疗14d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00%(34/40);对照组有效率65.79%(25/38),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神经功能改善,治疗组疗效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丁苯肽联合银杏达莫与单用银杏达莫相比疗效更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