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氧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氧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在降颅压、降温、支持等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日静滴更昔洛韦10mg/(kg·d),分2次静滴,并加用高氧液一组;对照组每日静滴阿昔洛韦15mg/kg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病毒性脑炎治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高氧液联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以及癫痫发作与病变性质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的致病机理较为复杂,应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首发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8.75%(14例)。其中早发性癫痫10例,迟发性癫痫4例。结论对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其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纳络酮系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1981年Baskin首次报道用纳络酮0.4mg静注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后,纳络酮渐被用于治疗脑梗死;而针刺能改善微循环,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不平衡的功能状态,促进脑功能恢复和瘫肢肌力的恢复。我们采用纳络酮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经治71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入选标准:发病48h内入院,初次发病或再次发作,但以前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者,无严重心脏、肝、肾并发症,未行溶栓治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急诊内科昏迷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47例患者抢救获得了成功,3例患者抢救失败,抢救成功率为94%,其中2例患者于患者入院前即出现死亡现象。抢救过程中发生死亡的患者仅占1例。发生急诊内科昏迷的患者中,有21例代谢I生脑病患者,占患者总数的42%,15例急性脑血管病疾病患者,占30%,13例急性中毒患者,占26%。结论急诊内科昏迷的病因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而且临床特征不明显,难以及时有效地作出科学准确的临床诊断,为了使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医护人员必须对急诊内科昏迷症状进行全面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结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下降幅度显著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胰岛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稳定血压水平,同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达到降血糖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