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闫永起  ;苗平  ;王瑞  ;葛华平 《人民军医》2014,(10):1122-1124
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较为常见,由于皮下组织少,伤后易并发骨、肌腱外露,给临床修复带来较大困难。2010年7月-2013年10月,我们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4~52岁,平均31.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0例,机器或车轮绞伤6例,重物砸伤5例。  相似文献   
2.
掌背部皮瓣因质地好、厚薄适中、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1].但在修复指掌侧较大面积皮肤缺损,尤其是皮肤缺损范围达末节指腹时较为困难.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我科应用改良掌背皮动脉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指掌侧较大面积皮肤缺损6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远端蒂的下肢内侧复合皮瓣在足部套状撕脱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膝内侧皮瓣游离移植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足部皮肤套状撕脱伤6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2cm×45cm,最小为8cm×30cm。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5~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血供良好,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足能负重行走,按足部疾患治疗结果评分标准评定,平均70分。结论联合远端蒂的下肢内侧复合皮瓣血供良好,皮瓣切取面积大.可恢复感觉功能,适合修复足部皮肤套状撕脱伤。  相似文献   
4.
男, 54岁, 农民。因发现左手中指逐渐增大肿物5年余, 伴手指麻木半年余入院。患者5年前发现左手中指肿物, 初始约绿豆大小, 无活动受限、无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 肿物逐渐增大, 近半年来出现手指感觉麻木, 偶有串电样疼痛不适, 一直未予诊治, 未曾自行穿刺、抽吸。专科检查:左手中指中节指腹、尺侧及指背侧可见突出于皮肤肿物, 局部皮肤无破溃, 皮温正常, 轻压痛, 质韧, 边界尚清, 活动度差, 左手中指远、近指间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受限, 左中指末梢血运正常, 中末节指体偏尺侧皮肤感觉迟钝、两点分辨觉减退。X线片示:左手中指近指间关节退行性改变、局部骨质增生, 中节指骨掌侧皮质可见凹陷性压痕。彩超示:左手中指屈肌腱旁可见多个实性肿物, 边界尚清, 形态欠规整, 呈串珠样排列, 似呈融合状, 不随屈肌腱运动, 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其他各项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术前诊断:左手中指软组织肿物伴指神经卡压。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手中指软组织肿物切除, 神经肌腱血管探查松解术。于左手中指中节指腹及指背侧作锯齿形切口, 逐层切开, 探查见肿物为一完整实性包块, 分叶结节状, 肿物在指腹侧位于指屈肌腱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手掌及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同侧腹股沟皮瓣联合修复,切取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面积为8 cm×6 cm~10 cm×14 cm,腹股沟皮瓣面积为6 cm×10 cm~11 cm×18 cm.结果:9例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可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同时修复手掌皮肤感觉,与腹股沟皮瓣联合应用是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手掌及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同侧腹股沟皮瓣联合修复,切取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面积为8 cm×6 cm~10 cm×14 cm,腹股沟皮瓣面积为6 cm×10 cm~11 cm×18 cm.结果:9例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可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同时修复手掌皮肤感觉,与腹股沟皮瓣联合应用是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在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4例41处掌指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治疗,并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41处骨折完全愈合。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法评定:优15指,良19指,中5指,差2指,优良率82.9%。结论掌指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开放性骨折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复杂开放性骨折创面6例。皮瓣切取面积:5.0 cm×6.0 cm~10.0 cm×15.0 cm。结果本组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5~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血供良好,无感染病例发生,足踝部骨折均骨性愈合,患肢均能负重行走。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供良好、操作简单、皮瓣供区破坏小等优点,适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正>穿支皮瓣的概念最早由日本的Koshima和Soeda于1989年提出,其特征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皮肤穿支血管(穿动脉和穿静脉)供血的轴型皮瓣,可以不携带深部主干血管和深筋膜,因其具备设计灵活、皮瓣供区组织破坏小、皮瓣受区外观好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3]。研究表明,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与传统皮瓣相比并无减少[4-5],因而,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防治仍是显微外科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足母)趾内侧趾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母)趾远端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足母)趾远端缺损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6~ 48岁,平均31.6岁.锐器切割伤3例,重物砸伤3例,交通伤4例,(足母)趾术后遗留创面1例.其中(足母)趾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4.6h;(足母)趾离断伤再植术后坏死3例.(足母)甲皮瓣移植术后供区骨外露1例.术中首先进行彻底清创或坏死组织切除,创面缺损范围1.5 cm×1.5 cm~2.5 cm×4.0cm.采用大小为1.6cm×1.8 cm~3.0cm×4.5 cm的(足母)趾内侧趾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供区创面宽度2.0 cm以内者共3例,予以直接拉拢缝合,超过此宽度者8例,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伤口Ⅰ期愈合.供区切口愈合良好、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12.0 ~18.0cm. 结论 (足母)趾内侧趾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容易,血供可靠,其携带的皮神经可与受区趾神经吻合,同时修复缺损部位感觉,是修复(足母)趾远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