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研究生复试工作带来重大的影响。同步网络视频是一种较新的复试手段,现结合本单位的应用和体会,总结其在复试工作中的优势、流程、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同步网络视频在研究生招生复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2年8月-2011年5月确诊的25例裂头蚴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治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23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其中22例为食源性感染,1例为接触性感染;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型14例、皮肤型7例、内脏型3例、眼裂头蚴病1例。25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3例内脏型患者的嗜酸粒细胞均升高,其他22例患者中仅1例嗜酸粒细胞升高;23例行寄生虫抗体全套检查,其中22例患者裂头蚴抗体阳性;14例中枢型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可见病灶;11例患者行病灶手术切除或活检术,其中8例可见虫体。该病首诊误诊率80%。经治疗后18例治愈,7例症状缓解。结论食源性感染成为裂头蚴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中枢型为主;嗜酸粒细胞检测正常不能排除该病,血清学检查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严重感染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01例。按是否存在严重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时按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肝肾功能、PTA、血常规、死亡率差异;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感染率、血白细胞数差异。结果重型肝炎感染组患者血清TBIL、Cr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值分别为0.013、〈0.001),感染组患者血清PTA低于非感染组患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死亡率(72.7%)高于非感染组患者死亡率(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型肝炎死亡组患者严重感染率(78.4%)、肺部感染率(49.1%)高于存活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02),死亡组患者血白细胞数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严重感染加重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增加其病死率。在临床上要合理使用抗菌素,加强各种感染的防控,以改善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提高其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正慢乙肝的危害HBV感染人体后并不一定发生炎症,很多出生时就感染了HBV的婴幼儿以及儿童,即使体内有大量的HBV,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足够强大,仍然可与HBV和谐共处,该人群中大多数患者并无肝功能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青壮年时期,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后,便可能会对HBV进行清除。由于HBV藏匿于肝脏细胞内,杀伤病毒的过程就会引起肝脏细胞的损伤,产生肝脏炎症。当这场战争变为持久战时,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 GAS)相关的HBV感染肝细胞模型,为研究DNA识别受体在肝细胞内固有免疫的炎症作用提供媒介。方法从4种细胞系中筛选出AIM2和cGAS相对表达高的细胞系。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的该细胞系。超离和纯化的方法获取高纯度高HBV病毒量的血清液,用该血清培养细胞系,3 d后通过罗氏PCR方法测定细胞上清HBV病毒量,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结果 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显示4种细胞系中7721细胞系的AIM2和cGAS均高表达,其中AIM2的mRNA在各细胞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NTCP的7721细胞系后,感染病毒3 d后细胞上清可检测出HBV病毒和HBsAg阳性,HBeAg阴性。结论 HBV感染的7721细胞系构建成功,可利用该细胞系进行AIM2和cGAS在肝细胞内固有免疫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探讨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12月收治的206例ACLF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常见感染部位、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将有无真菌感染作为应变量,采用χ2检验分析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206例ACLF患者中合并真菌感染者38例(18.4%),常见感染部位为肠道、上呼吸道及肺部,Alb≤30g/L、PT〉28s、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较长者有更高的感染率。ACLF合并真菌感染者病死率为81.58%(31/38),未合并感染者病死率为56.55%(95/16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5,P〈0.05)。38例真菌感染患者发生1种或1种以上其他并发症有28例,发生率为73.7%(28/38),而未感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2%(76/16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P〈0.05)。结论 ACLF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广谱抗生素的疗程有关,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实习生对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提出改革建议。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实习生标准预防知识水平及教学需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91%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学习标准预防,测试平均分为(56.26±8.43)分,57.4%不及格。大部分实习生认为标准预防知识很重要,应该在实习前进行学习。结论:实习生对标准预防知识掌握不牢固,实习科室以及带教老师对标准预防教育重视度不足,应当建立系统化的标准预防教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50例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生化学、血清学、病毒学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eAg阳性及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9±9.2)岁与(46.4±12.7)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之间AST、ALT、总胆红素、清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水平无统计学差异;HBeAg阳性组好转率为35.0%(14/40)、HBeAg阴性组为36.4%(40/110)(P=0.519);两组的HBsAg定量、HBV-DNA定量无统计学差异;低病毒载量(HBeAg阳性组HBV DNA〈20000IU/mL,HBeAg阴性组HBV DNA〈2000IU/mL)组与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组HBV DNA〉20000IU/mL,HBeAg阴性组HBV DNA〉2000IU/mL)组好转率分别为11.5%(3/26)、43.0%(49/114)(P=0.002)。结论不同HBeAg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化学、血清学改变及预后无明显差异,但HBV DNA载量可能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不同HBeAg状态对其生化学、病毒学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比例高;两组之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水平无统计学差异;HBeAg阳性组病毒定量阳性率较高,高病毒载量病例所占比例较高;两组之间MELD评分及好转率无差别。结论:不同HBeAg状态的乙肝肝硬化其HBVDNA载量有所差异,在生化学指标、预后方面无差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