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98年6月26日颁布,将于1999年5月1日起施行。《执业医师法》确定了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规定了医师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是我国医师管理  相似文献   
2.
颈肩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之一,以颈部、肩背部乃至臂肘出现的酸痛、僵硬,或伴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颈肩部外伤、肌肉劳损或颈椎病等病史.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工作方式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质量.笔者2009年8月~2011年8月采用超微针刀配合推拿治疗颈肩综合征58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梅花针加拔火罐治疗肩周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达 《广西中医药》2006,29(2):42-42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是以一侧或两侧肩关节痠、重、痛、关节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此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男女,故亦称五十肩,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近几年来,笔者对48例肩周炎患者采取梅花针加拔火罐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加灵龟八法取穴治疗神经原性麻痹斜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3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均为符合观察条件患者,随机分别采用电针加灵龟八法取穴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讧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前者为95.56%,后者为78.95%,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加灵龟八法取穴治疗神经原性麻痹斜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针刺加拔火罐治疗偏头痛80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23例,女57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3个月;左侧头痛29例,右侧头痛30例,双侧交替21例,女性多于男性.80例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痛学分册》[1]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透刺疗法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透刺疗法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耳尖放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透刺疗法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120”救治的0~25岁青少年及儿童2004-2009年道路交通事故( RTA)伤情特点,为制订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120”急救中心2004-2009年转运救治的0~25岁青少年及儿童道路交通事故患者性别、年龄、事故发生时间、受伤部位、受伤成员和死亡患者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004-2009年交通伤患者共17 232例,院前死亡259例.其中0~ 25岁青少年及儿童道路交通伤4 229例(24.5%),年龄(20.13±4.43)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岁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2)患者中男2 252例,女1 677例,男女比例约为1∶5∶1(P<0.05).(3)随着时间的发展,各年的受伤患者数量呈下降趋势.1年当中5,9,10月份事故高发;1周中周五到周日发生率较高,周二较低(P>0.05).1天当中,以20:00~23:00事故最多,3:00 ~6:00事故数量最少(P<0.05).(4)受伤部位以四肢关节伤多见(53.4%),其次为头颈部外伤(35%),受伤者多为行人(49.1%).(5)死亡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 19.29±5.30)岁.33例(87%)死亡由颅脑损伤所致,主要发生在7,8月份. 结论 青少年及儿童交通事故伤的情况不容忽视,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适当增强交通高峰时段的执法力度,提高院前急救的配合,可能对减少青少年及儿童伤害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救医疗服务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在事发现场、转送途中以及入院后得到有效救治的所有医疗救护,包括院外和院内急救医疗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对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首都市民的生命安全和急救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有必要通过立法的方式,以规范本市急救医疗服务行为,及时、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病员,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有关急救医疗服务立法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描述北京急救中心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救治城区道路交通损伤的现状,总结其社会学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改善方法.方法:所有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急救中心病案室,在收集后者数据时检索并录入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7年期间由北京急救中心参与救治的道路交通损伤病例,应用Excel 2007、SPSS 17.0进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共收集符合准入标准的完整病例19 550例,道路交通伤的年发病率约为120人/10万人,死亡率约为4.97人/10万人,其中男性(11 737,60.04%)明显多于女性(7 813,39.96%),平均年龄(38.76±16.84)岁.各年龄组交通伤均多发于每年的10月份,日间多于夜间,以中午前、后最多,但不同年龄患者交通损伤发生的每日时间分布特点不同.受伤者多为行人(7 588,38.81%)和骑自行车者(3 790,19.39%),发生部位多在头面(8 343,42.68%)和下肢(6 828,34.93%),损伤程度以中等损伤为主(11 718,59.94%),造成损伤的一方多为小型汽车(11 490,58.77%).结论:防治道路交通损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院前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