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AQP4对卵巢激素调节神经递质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雌性AQP4基因敲除型CD1小鼠与野生型CD1小鼠,测定AQP4基因敲除对小鼠血浆中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两种基因型小鼠实施卵巢去势手术,测定纹状体和皮层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AQP4基因敲除型小鼠动情后期血浆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去势后野生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皮层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降低,但去势不影响AQP4基因敲除型小鼠脑内相应的递质水平。结论:AQP4参与了卵巢激素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e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 nAChR)基因敲除小鼠牙髓炎模型,为研究α7 nAChR在牙髓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取16只α7 nAChR基因敲除(knock out,KO)小鼠和16只野生型(wide type,WT)C57BL/6鼠的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髓暴露法建立牙髓炎模型,分别在牙髓暴露后1、3、7 d处死小鼠,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牙髓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牙髓暴露后1 d,α7 nAChR KO鼠及WT鼠的穿髓孔周围血管充血、组织水肿;牙髓暴露后3 d,炎症细胞聚集,α7 nAChR KO鼠炎症细胞聚集已达冠髓底部,WT鼠的炎症细胞主要聚集在穿髓孔周围的牙髓组织中;牙髓暴露后7 d,α7 nAChR KO鼠的牙髓炎症细胞浸润至根部牙髓,而 WT鼠的牙髓炎症细胞仍然主要聚集于冠髓底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牙髓暴露后,α7 nAChR KO鼠牙髓NLRP3表达高于WT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成功建立了α7 nAChR基因敲除鼠的牙髓炎模型,而且α7 nAChR基因敲除鼠牙髓炎症浸润明显快于WT小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氟西汀抗抑郁效应和促成年海马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QP4基因敲除(AQP4^-/-)及野生型(AQP4^+/+)CD1小鼠建立慢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CMS),造模成功后给予氟西汀(10mg/kg,i.p.)治疗4周。应用悬尾实验、糖水偏爱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海马神经再生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全血中两种基喜树碱活性成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犬全血中羟喜树碱两种活性成份羧酸型羟喜树碱(CHCPT)和内酯型羟喜树碱(LHCPT)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荧光法,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63nm,发射波长为550nm,Discovery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三乙胺-0.05mol·L-1磷酸氢二钾缓冲液(345160,pH6.8),流速1.0ml·min-1,N2000色谱工作站采集数据,外标法计算药物浓度。结果全血样品中CHCPT、LHCPT峰分离良好,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样品峰,最低检测浓度为2.5μg·L-1。CHCPT、LHCPT浓度范围在2.5~1500μg·L-1间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96x-921.56和y=11840x-5188.4,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8和0.9991,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5.5%~98.6%和78.4%~89.1%,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0.7%~103.9%和96.8%~102.0%,日内和日间变异均小于15.0%,提取后样品-75℃冻存7d稳定。结论本实验方法具有专属性,且灵敏、可靠,适用于HCPT类制剂给药后血药浓度的检测,有助于深入研究HCPT两种活性成份CHCPT和LHCPT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对多巴胺和谷氨酸能传导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多巴胺和谷氨酸能传导之间相互作用是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的重要神经化学基础。因此,我们应用Kir6.2(主要表达在神经元的K-ATP亚基)敲除小鼠,通过苯环己哌啶诱导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延长,模拟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从而研究K-ATP通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注射14d苯环己哌啶(10 mg.kg-1,i.p.)后,通过观察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不动时间的长短,评价Kir6.2敲除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中抑郁样表现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电化学检测法观察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多巴胺更新率的改变;应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插入法观察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技术观察磷酸化Akt水平的变化。结果:Kir6.2敲除取消了苯环己哌啶引起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延长。不仅如此,Kir6.2敲除还抑制了苯环己哌啶诱导的纹状体多巴胺更新率的增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减弱,以及磷酸化Akt水平升高。结论:Kir6.2组成的K-ATP通道参与了苯环己哌啶诱导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阻断K-ATP通道有望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上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在神经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源自Kir6.2基因敲除(Kir6.2-/-)小鼠和野生型(Kir6.2+/+)小鼠原代培养的中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应用神经毒素MPP+建立离体神经损伤模型,应用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共培养体系中,MPP-对星形胶质细胞通道亚基Kir6.1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胶质递质D.serine及其合成酶丝氨酸消旋酶(serineracemase,SR)表达,以及神经元数目及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与帕金森病(P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Kir6.2^-/-小鼠,建立MPTP单次毒性模型和慢性PD小鼠模型,并给予KATP开放剂埃塔卡林(IPT)、二氮嗪(Dia)和克罗卡林(Cro)观察其作用效果。通过对小鼠自主活动和爬竿行为的观察评价行为学改变,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评价神经生化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H阳性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QP4对雌激素调节神经递质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性AQP4基因敲除型CD1小鼠与野生型CD1小鼠,给予不同剂量雌激素后测定不同脑区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AQP4基因敲除型雄性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皮层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增加;海马NE、下丘脑DA水平下降。同时,给予雌激素后,野生型雄性CD1小鼠纹状体DA、5-HT含量及海马5-HT含量升高,皮层DA、5-HT水平及下丘脑NE、DA水平下降;而雌激素对AQP4敲除型雄性CD1小鼠单胺类递质无显著影响。结论:AQP4敲除可改变雌激素对单胺类递质水平的调节作用,对纹状体内DA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AQP4参与了雌激素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PD门诊就诊的45例患者为PD组,并以同期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与PD患者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9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Netrin-1水平,采用Hoehn-Yahr(H-Y)分级量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PD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嗅觉减退量表(HRS),PD睡眠量表(PDSS),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紊乱筛查量表(RRB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主神经症状评定量表(SCOPA-AUT)评估PD患者症状。采用ROC曲线分析Netrin-1诊断PD的价值。结果 PD组Netri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7.7(77.7~183.2)ng/L vs 316.0(131.3~837.1)ng/L,P=0.01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Netrin-1诊断PD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95%CI:0.607~0.843,P=0.001)。PD患者血浆Netrin-1水平与H-Y分级、NMSS评分、HRS评分、RBDSQ评分和SCOPA-AUT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D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D患者血浆Netr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以作为诊断PD的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但在PD患者中,其表达水平与PD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可提示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α-与β-甘草酸在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甘草酸 (glycyrrhizicacid ,GL)的两个差向异构体α GL和 β GL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其特征。方法 :运用HPLC UV法检测小鼠单次ivα GL或 β GL5 3mg·kg-1后 5、15、30、6 0和 180min时体内各组织脏器中的药物含量 ,比较、评价两者的分布差异及特征。结果 :α GL和 β GLiv后分布迅速 ,除血外 ,肝中含量最高 ,肺、肾、脂肪、心、卵巢、肠、脾、睾丸、肌肉中药物含量依次减小 ,脑中最低 ;肠肝循环的第二峰现象出现在 30min时 ;α GLiv后早期肝含量显著高于 β GL ,血及其余组织脏器药物含量明显低于 β GL或与其相近 ;随时间的延长药物含量迅速降低的同时肠浓度渐高 ,至 180min时α GL各组织脏器 (除肠外 )药物浓度接近或低于检测限 ,β GL则仍维持较高浓度 ,是峰值的 30 %~ 70 %。结论 :小鼠ivα GL后在体内呈肝分布特异性 ,转化成GA的速率高于 β GL ,无组织蓄积 ;而 β GL在体内分布广泛 ,代谢较慢 ,有蓄积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